中西方调查性报道

中西方调查性报道

ID:1098065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中西方调查性报道_第1页
中西方调查性报道_第2页
中西方调查性报道_第3页
中西方调查性报道_第4页
中西方调查性报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调查性报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调查性报道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它勃兴于整个西方国家。目前,它和解释性报道、客观报道一同构成了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主流。一、中西调查性报道概念比较(一)西方概念中的调查性报道。西方对调查性报道的研究已近百年,定义和认识较为系统化。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调查性报道的认识角度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对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和认识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报道对象为揭露被人为有意隐藏的事件;第二报道内容具有分析性,细节更为详尽;第三,报道制作者—记者,必须独立调查,新闻文本应保证原创性。通俗地讲,在西方,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具有英雄主义性

2、质的活动—记者孤身犯险,自主调查挖退进仃J甲国化明解瑛,x7新闻头践中调查性报道的开展更具指导性。(三)中西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差异。纵观中西对于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和认识,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解是遵循着“揭露丑闻”这一核心的,而在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则在一定层次上发生了变构。可以说,中国更多的学者和从业人士认为,调查性报道主要并非仅仅揭露丑闻,而是承担着更多社会教化的重任。(二)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历程。《申报》在1882年刊登的中国第一条电讯稿就是披露一位官员读职的消息,可以称为调查性报道的雏形。在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至70年代

3、末,中国的调查性报道一直由于权力系统的干预阻挠而难以真正形成。直到80年代,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才浮出水面。1980年《工人日报》发表了“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拖航中翻船的调查报道,以及《人民日报》的《白衣下的污垢》、《蒋爱珍为什么杀人》,《中国青年报》的《命运备忘录》等等,都属于调查性报道。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视在中国的兴起,电视调查性报道异军突起。比如《逃不掉的罪责》、《难圆绿色梦》、《“粮食满仓”的真相》、《探秘传销大本营》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的同时充朴分握了组论游髻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影响了政府的政策措施,为中国媒体做了守望社会的

4、模范作用。2003年《南方都市报》的孙志刚事件”成为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巅峰。“孙志刚事件”从《南方都市报》的首次披露,到新浪网的转载成为全国关注的新闻,最终引起《中国青年报》、新华网、CCTV,《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媒体的调查性报道成功地将社会中潜藏的毒瘤公之于众。(二)调查性报道的中国定位。与西方媒体的调查性报道相比,当前中国媒体的调查性报道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迥异的一面。一些著名的调查性报道,不仅仅揭露了令人发指的黑幕,还成功地促使政府进行作为和改变,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中国媒体通过调查性报道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

5、中国媒体进行调查性报道的目标并非仅仅是为了“揭丑”。仅是为了“揭丑”。2000年,著名的调查性新闻节目《新闻调查》提出了“探求事实真相”的口号,被认为是最能发挥调查类节目优势的一种定位选择,例如《陈丹青的出走》、《举报人李文娟》、《中日经贸关系解析》等。这一类调查性报道是在深人细致地调查一个代表性事件后,引导观众思考表象下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此外,许多事情,特别是官员犯罪案件的调查性报道,都必须在有关部门下最终结论后才能跟进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实则变成了一种劝服性的“教化”。由此可见,中国的调查性报道的内容以及在社会中的作用远较西方的调查性

6、报道复杂。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既是社会的舆论监督执行者,同时也要承担社会思想者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要担负教的责任。四、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借鉴通过中西调查性报道各方面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中国调查性报道的特点,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调查性报道的不足。西方调查性报道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综合来说我认为有三点:1。规范媒体管理体制,重司法管理轻行政控制,切实保障调查性记者的权益。2.成立专门的调查性组织,让调查性记者能够形成合力非形单影只。3.提高调查性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操作技能和真正心怀天下的执业理念。无论现状如何,无法否认的是,调查性报道登陆中国仅仅

7、30载,已在中国生根发芽。虽然调查性报道与本土文化、文图理念以及本土社会状况存在着差异和冲突,但曲折的融合进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或许当下的中国媒体还无法像“水门事件”中美国媒体那样,但假以时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推进,我们相信,会有一天,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能够真正成熟,成为中国社会中为民代言、监督权力的重要力量。与西方相比,中国的调查性报道兴起得相对晚一些,发展缓慢一些,其社会影响也不及西方有些调查性报道那么轰轰烈烈。它通俗的称法是调查报告。其新闻性、时效性不如西方调查性报道那么强烈,更像情况汇报与调查研究资料。早期比较

8、成功的调查报告要数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了。最近一、二十年,我国的调查性报道逐渐受到新闻界重视。有些报纸出现了调查性报道专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