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

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

ID:11034461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_第1页
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_第2页
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_第3页
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_第4页
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时期慈善组织监管的困境及实现路径  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善捐赠对于激发社会活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事件见证了全民慈善的力量,激发了民间慈善的热情。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在经历了2012年慈善危机之后,我国慈善捐赠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与购买服务计划使慈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对慈善捐赠的扶持力度释放了行政干预逐步退出慈善行业的信号,使慈善事业逐步回归到民间。但在这两个场域互为主导、相互依存的过程中,慈善捐赠也因频发的失范行为影响了民

2、间慈善的声誉。因此,如何以民间力量主导慈善实践值得我们深思。慈善法制化是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和运作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与监管,才能将慈善捐赠这一行为过程规范化。笔者认为,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慈善组织和基金会等仍是慈善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民间捐赠的主要途径,为此,应客观分析慈善组织的监管困境,以法律规制慈善组织并使其更加理性、规范地发展。  一、新时期对慈善组织监管的现实回应  (一)公益性回应  公益性是慈善的立足点,慈善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慈善是基于社会关系层面关注客观的、他律的价值,其不同于侧重

3、社会个体层面的道德自律。公益性作为慈善组织的灵魂和根本属性是其存续的核心所在。判断某一慈善组织的捐赠是否具有公益性,将直接影响其设定是否属于法定许可,并影响其在税收方面是否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但对于何谓公益性,我国相关法律对其的界定较为模糊。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3条对公益性可从属的非营利事项进行了列举: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由此可见,我国对公益性的界定采取的是

4、列举加兜底的法律范式。由于对公益性的界定比较模糊,因而这种范式很难保持慈善组织在公益的轨道上不偏离,因此,只有加强监管,才能保障慈善组织公益目标的实现。  (二)新媒体回应  传统的慈善捐赠方式包括实物捐赠和现金捐赠两部分,而后逐步发展为慈善机构X络平台在线捐赠等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生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端的便捷支付催生了X络群体对红包、微支付等微概念的认同,这也无疑为微捐培植了沃土。随着X络微群体的日益壮大,慈善组织募捐方式也将更加智慧、更加便捷,微捐赠将催生公益新时代的

5、到来,将会为进入移动和X络时代的慈善新群体提供更加广阔的微公益空间,人人慈善、便捷慈善和轻松慈善的理性慈善将为慈善组织公益活动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因此,慈善组织在利用新媒体便捷地获取公共资源、实现公益目标的同时,需要加大慈善信息披露力度,实现与新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信用度回应  由于慈善组织接受社会捐赠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是获得了社会公益资源,因此,其应当承担公共责任。同时,公众若对慈善组织的活动存有疑问,应享有捐赠项目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而这一权利的充分实现与慈善组织的信用度密切相关。慈善

6、信息越是公开透明并注重时效性,越有利于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的充分实现,进而使捐赠主体更加关注慈善项目,由此提升慈善组织的信用度;反之,慈善组织信用度降低,公众的捐赠额也会随之降低,慈善项目就难以为继,最终影响慈善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慈善的本质是人性的回归,体现伦理向度的价值追求,因此,慈善信用是超出道德层面的一种信用范畴。与商业信用和政府信用不同,慈善信用是社会征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征着社会信用体系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其对慈善组织的信用期待也越来越高;而慈善组织信

7、用度越高,越容易激发公众慈善捐赠的信心。从慈善实践着眼,监管的实效就是提升慈善组织的信用度,通过法律的刚性约束监管慈善组织,以保障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对慈善组织监管面临的困境  (一)慈善捐赠立法缺位  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的及时回应,如果法律长期滞后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势必会导致失范慈善行为的出现。在慈善捐赠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无专门性的慈善立法。我国目前与慈善有关的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个人所得税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

8、例》等。这些法律或管理条例,有的只是部分条款涉及到慈善捐赠,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慈善捐赠缺乏统一的立法和系统性管理,也使慈善捐赠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对于慈善组织的准入和评估,对于所捐物资的管理以及善款的流向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规制。  目前,规制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关于规范基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