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ID:11114587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_第1页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_第2页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_第3页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重中之重;校本课程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的素质最终要靠教育培养。因此,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正在全国各地逐步实验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这样的意识:宁愿多花钱,也要上好学校。家长们在择校时,一方面是受中考的驱动,另一方面也是想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必定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学校,学校“个性”首先应该表现为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核心是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没有

2、一定的校本课程作支撑,学校“个性”是难以形成的。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我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也没有必要在一些名词术语的解释方面去钻牛角尖,于是尝试着从校本课程的基本涵义及重要意义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谈谈对校本课程的几点认识,旨在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参考。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基本涵义    校本课程,说到底,是属于学校自主范畴内的、具有很强专业性的事情,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2]。从实际出发,它植根

3、于现实的教育情境,与学生、教师、课程以及所在社区的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学生  国家课程强调的是共性,而校本课程追求的是个性。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既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又是校本课程的归宿。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校本课程是形成性的,它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发符合学生个性的课程。这样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校本课程才能顺利实施,校本课程实施的价值也正在这里。  (二)教师  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国家课程,亦或

4、是地方课程,教师总是课程开发的成败关键。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具体推行者,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进行,都由教师来完成。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他们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从而在教学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在这里,着重提及的是扮演校长的角色。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是引导学校整体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课程的领导者与决策者。校长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长要扮演好促进教师、家长和学校其他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的角色,从学校的整体思想转换为切入点,建设积极向上的校

5、风、学风,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改革意识。  (三)课程  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必须关注的焦点。国际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3]学校必须为学生选择提供足够的校本课程的科目,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校本课程的建设不能光追求数量,而应当根据学校文化和展现学生个性的需求,走“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之路。  因此,对学生而言,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对教师而言,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拥有一定的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力,有助于

6、教师专业形象的提升;对课程而言,校本课程能够提高课程适切性,改进课程的质量;对学校而言,校本课程能够激活学校活力,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二、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家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它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经济文化、社会的需求,结合本校师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整合本地课程资源、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第三段课程。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及教材建设,采取的基本上是国家统一管理的单一模式,全国实行的是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种单一课程模

7、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地方和学校课程的需要呈现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倾向,国家统一的课程和教材很难全面地、辩证地反映不同地区学校、学科、学生三因素对课程的要求,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因校制宜,它可以更好、更具体的满足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从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国家课程总是那么固定的几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校本课程则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力,学生可以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