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ID:11128462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_第1页
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_第2页
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_第3页
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_第4页
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汶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前言油气工程系油气地质专业2011级全体同学在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和《岩石矿区学》的基础上于2012年9月2号至5号,在书记刘欢,导员蒋浩,导师郭锦,孙肖等的带领下,到新泰市新汶地区进行野外地质实习,实地考察了工区典型的地质地貌。实习期间,同学们对寒武系、奥陶系等地层进行了观察分析,对各种矿物、岩石进行了比较区分,直观了解了背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特征,对新汶地区地形地貌以及矿产资源进行了考察了解,对各种地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是抽象的理论概念同具体实物相结合。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理论知

2、识打下了地质学基础,此次实习活动意义重大,对我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有深远的影响。目录一、工区概况二、区域地层特征三、工区主要矿物、矿石及矿产四、区域构造特征五、区域发展史六、结束语第一章工区概况新汶位于山东省新泰境市境内,盆地边缘山体的海拔高度为300~500米,相对高度250~350米;盆地内部属波状底丘陵区,海拔200米左右。区内主要河流为汶河,呈东西向展布,河水自东向西流过,并最终汇入东平湖。实习区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实习区内土层浅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红薯及桃等水果。实习地区工业较发达,以煤炭业最为突出。实习区内铁路由盆地中部通过,公路

3、成网,交通发达。第二章区域地层特征实习去主要位于新汶盆地周边,新汶盆地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而南北两侧山区地层出露良好,尤其南部地区出露完整。区内地层走向北西110度到125度,倾向北东,倾角约10~26度,由南向北地层逐渐变新。一、太古界(Ar)泰山群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形成于25亿年左右的晚太古代。岩石受多次构造影响,强烈褶皱变质,沟缝多为断裂带。此处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有片岩、千枚岩等。片麻岩由于风化剥蚀表层成土黄色,新鲜面为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等,属于等粒变晶结构变质岩,片麻状构造。岩层表面可见球状风化。此处与下古生界成角度不整合。二

4、、下古生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寒武系发育较全,奥陶系只发育下统和中统。(一)寒武系1、上寒武统馒头组本组主要发育石灰岩、白云岩及页岩。中下部以灰及灰黄色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夹砖红色页岩。上部则以砖红色页岩为主,间夹石灰岩。石灰岩表面溶洞、溶孔多,鲕状灰岩表面有黄色的硅质集合,抗风化能了强。本组与下伏泰山群成角度不整合接触,缺失远古域,此处还存有古风化壳。2、(1)中寒武统毛庄组本组下部岩性以砖红色砂质页岩(砖红色页岩表面可见绢云母)为主夹石灰岩,上部为粉砂岩及细砂岩和石灰岩透镜体。本组与馒头组为整合接触。(2)中寒武统徐庄组本组下部以紫红色页岩,灰绿色页岩为主。岩石

5、形成是为弱还原氧化环境。上部以石英砂岩为主,可见斜层理,岩面上有波痕。此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多形成陡崖。与毛庄组成整合接触。(3)中寒武统张夏组本组底部以浅灰色、深灰色灰岩为主,特别是厚状鲕状石灰岩分布广。常见小裂虫,双耳虫等。中部以灰岩为主。上部以豹斑灰岩为主,基质为泥晶灰岩,岩石因泥土含量高呈现黄色。3、(1)下寒武统崮山组本组为一套石灰岩及页岩沉积,石灰泥质较多。下部页岩一般较多,上部石灰岩增多。页岩以灰绿色为特征,石灰岩以疙瘩状、瘤状及链条状灰岩为特征。中部竹叶状灰岩表面是碳酸钙泥饼说明沉积时水动力不强。与张夏组整合接触。(2)凤山组本组以浅灰色、褐灰色竹叶状灰岩。泥

6、质条带石灰岩发育为特征,竹叶砾较大,具有红色氧化圈,可见三叶虫化石。薄层灰岩抗机械风化能力较差,脆性大,多裂缝。本组与崮山组整合接触。(3)长山组下部为厚状豹斑灰岩,上部白云岩增多。山顶可见藻白云岩,构造明显,刀砍构造,垂直裂缝发育。本组与崮山组整合接触。三、奥陶统(1)下奥陶统冶里组本组以竹状白云岩、泥晶质白云岩、为主。白云岩结晶好,块状构造。岩石成分为白云岩和白云母。(2)下奥统统亮甲山组本组以褐灰色厚层燧石条带及结合的细晶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浅黄色泥晶白云岩为主,灰岩少。岩层上溶洞发育,竖直发育好。与冶里组整合接触。(3)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以灰岩为主,岩层表面可见泥裂

7、和波痕。与亮甲山组下端整合接触。3、中奥陶统八陡组本组主要是泥晶质石灰岩,块状构造。岩层表面溶洞不发育蛋裂缝发育。与上覆石炭本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四、石炭系1、本溪组石炭系在本区仅上统发育的本溪组和太原组,下统缺失,而下统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系,月1.4亿年,沉积间断。本组以铝、铁质泥岩和页岩为主,夹有砂岩,粉砂岩及石灰岩。灰岩与泥岩互层说明此处地壳运动频率高。草埠沟灰岩表层可见铁质集合。砂岩分选中等,以中砂和中细砂为主,含有铁质集合,表层可见球状风化。第三章工区内主要的矿物、矿石、矿产(一)常见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