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

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

ID:11178973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_第1页
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_第2页
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_第3页
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观察报20100531期>>新闻内容2010-05-31  耿占春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崔卫平出于临时语境借用了“软实力”这个概念,张闳则消解了它。一个概念发明后,一时间很可能谈所有问题我们都从这个角度思考,我和张闳感觉相似,这个概念有一种让人本能不太喜欢的东西,所以我也就不怎么套用它了。我谈谈这样一个问题——经济跟文化的关系,或许跟这个话题有关。交换空间的缺失  首先经济活动是一种交换,社会生活的维系一直存在着基本的交换活动,最初是物品交换,现在则是商品与货币交换,这是交换活动的一个基本层面,也许人们会把这个交换活动或交换能力看作是硬实力的表现。  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还存在

2、着一些其他形式的交换活动,比如说思想、观念、意见的交换,社会认知和信息的交换,这些交换活动可以被认为属于软实力。我是硬套进这个概念的。  还有一个层面的交换是我自己从事的领域——人文学科和文学话语活动,这是属于象征交换的领域,是被社会排斥或者忽略掉的那些东西,比如情感、感受、个人经验与生活的意义的交换等。我们必须发明一些办法,如象征符号、隐喻、修辞等,使它再度进入社会交换,这意味着一种感受力及其表达,这些是否属于更加“软性”的实力?  交换的不同层面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商品与货币交换马克思分析过,主要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使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也有很多直接经验与感触

3、。农民在秋天的时候收获了很多粮食,但一旦进入交换系统,他们立刻成为穷人。这是不公平经济交换的一个结果,知识经济与虚拟经济加剧了又模糊了这一状况的社会伦理意义。  与此同时或伴随着经济交换活动的问题,我们会进入第二个层面,即意见的交换,我们对社会、经济、文化和各种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比如说对有关公正问题的理解,就需要进行不同意见之间的交换或交互作用。但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创造一个很好的渠道与媒介,能够使各种不同意见得到有效的表达。现在意见或权威意见是从上而下的灌输,有一个代表集体真理或集体利益的虚幻假象,社会自身的真实意见、思想、认识,被先验性的真理自上而下地取代了,就像我们的社会

4、曾经由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安排取消了经济领域的自由交换一样。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领域的更多的自由交换活动,给予了流通空间,然而意见与认识领域依然没有实现这种较为自由的交换。  经济领域中的交换活动的不公正会把问题压向意见交换领域,意见交换领域的不自由会把问题与能量压向情感、无意识、暴力与本能的领域。意见包括情感的交换被压抑下来,导致社会各种层面的动荡。意见交换空间的取消,会带来越来越频繁的暴力,这是仇恨、暴力与死亡的交换,从而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暴力也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是我们不喜欢的语言,暴力是变形的语言,也是一种失败的语言,伤害着社会的肌体。一个社会的交换活动

5、越是不充分、不自主,就越是自我消耗、自我伤害。就像经济交换一样,交换活动带来的是一种社会活力,交换越少、越不自主,越是受限,社会就越是陷入一种被监控的处境,而反应也就越是激烈而缺乏理性。交换活动就会从建设性的、积极的方面进入毁坏性的和消极的方面。  我一直在人文学科这样一个领域写作,研究那些被压抑的、不能进入社会层面的交换。思想与意见交换领域伴随着情感与感受,而思想意见交换方式的受阻、交换空间的狭小可能加剧人们的情绪、感受,甚至是激起冷酷、冷漠、仇恨。在经济交换活动之外的社会交换被忽略时,当这些能量不能转化为语言符号时,就会进一步转化为暴力、冷漠与仇视等社会消极力量。  这

6、些情绪与感受,仇恨、暴力、冲动、欲望是人文学科也要学习处理的。我们可能会发明各种语言符号,包括诗歌的隐喻与象征,使之进入社会的象征交换。人文学科就是要通过一种象征符号的语言,使这些不良经验不良感受,即这些被社会交换所压抑的东西重新获得一种非暴力的语言,使这些经验重新被“主题化”,使这些东西可以被社会所感知,被他人理解,进入社会经济交换与意见交换相平行的、也是一种更深层的交换领域。只是这种象征交换活动目前来说给了一个学院式的小学科分支的命名,使它狭隘化了,被限制了意义的扩散。一旦说到人的情绪、感受、感受力或想象力,似乎就是文学领域或文学话语,意思是这是无足轻重的,不重要的,直

7、到它戴着仇恨、暴力与死亡的新闻面具出现,人们还没有认出它来。伦理感受力的式微  现在从这一层面讨论一下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就是经济和文化都涉及一种感受、感性与感受力的问题。现代社会的经济与文化,都围绕身体、欲望、感性问题而发展。经济活动提供满足身体、感受与其他感性需要的物质条件,而文化则创造满足身体、感受力与感性的属于心理价值或精神方面的“升华”形式。宗教社会一直对身体、感性持压抑态度。何光沪老师研究宗教学的,不知他是否同意,尽管不同的宗教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对人的身体、欲望、感性都是持否定态度的,而经济活动则承认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