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

ID:1119592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_第1页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_第2页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_第3页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_第4页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对88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后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结果两例患儿出现了出现了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先心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细心的观察和护理能及早发现一些术后并发症,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关键词】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护理,儿童作者单位:475000河南开封市儿童医院心内科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占出生活产婴儿的7%~10%,我国每年新生儿中约有10~15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生后一个月

2、内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夭折。近年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治的重要手段。在治疗上不仅有外科手术,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心的病例近年来日益增多。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心患儿88例,在术后护理上取得一定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6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8例患儿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5月~16岁,平均年龄2.5岁,其中房间隔缺损26例,动脉导管未闭30例,室间隔缺损26例。肺动脉狭窄5例,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1例。窗体顶端�1.2护理方法�1.2.1常规护理①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术

3、后观察股动脉和(或)股静脉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血肿,术侧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侧肢体伸直制动12~24h,局部用0.5kg盐袋压迫4~6h,24h后拆除绷带,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更要勤观察,请家长配合看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镇静剂。②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全麻患儿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禁食4h~6h,吸氧至清醒,持续心电监护72h,术后12h内每30min观察记录1次心率、节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12h后仍需密切观察至24h,注意观察尿量及尿液颜色,待患儿清醒后嘱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的排泄;每4h测体温1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

4、予相应处理。�1.2.2特殊护理�1.2.2.1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特殊护理①6注意抗凝,因左右心房压力低,血流缓慢,在封闭器周围内皮细胞未完全覆盖之前极易导致血栓形成,所以应将抗凝剂的重要性交代患儿或家属,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患儿及家属足够的重视。②房间隔缺损患儿常合并有房性心律失常,加上血液黏稠度和心房内有一异物,易导致血栓形成或栓血脱落,因此术后患儿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等,若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以便及时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1.2.2.2动脉导管未闭的特殊护理①残余分流会导致溶血,系高速血流通过网状堵闭器所致,因此72h内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贫血貌,定时查尿常规,血

5、红蛋白。如血红蛋白下降至7.0g/L以下,则表明有严重溶血,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诊断和处理。②嘱患儿不要剧烈运动,防止堵闭器脱落。�1.2.2.3室间隔缺损堵闭术后的特殊护理①动态心电监测72h,必要时可延长监测时间,因室间隔部位的传导系统组织丰富,术中的导管刺激以及封堵器的存在,可压迫或机械损伤房室传导系统,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如果出现传导阻滞应及时告知医师,做出必要的处理。②如果有残余分流,左心室的血流高速穿过堵闭器,有可能导致溶血。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尿液的颜色,复查血、尿常规。③术后可出现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后应询问患者有无心前区不适、头部动脉搏动感等,动态观察患

6、者的血压,特别注意脉压的大小、外周血管压等。�2结果� 6有两例患儿出现了异常,一例患儿为动脉导管未闭术后3h出现了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和右足温度下降,经应用尿激酶后恢复正常;一例患儿为室间隔缺损术后2h出现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应用地塞米松后恢复正常。�3讨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胚胎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一组出生缺陷病。我国每年约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方法,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亦存在手术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术期等问题。随着介入治疗方法及器械的不断发展,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先心的病例日渐增多,心脏介入技术发展为小儿先

7、天性心脏病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而诊疗过程中的一些并发症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其中比较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病情在短期内迅速恶化,严重者会导致患儿死亡,因此,术后给予仔细观察,及时处理[2,3]。迷走神经反射可引发心跳缓慢和内脏血管突发扩张,进而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昏迷甚至休克等[4,5]。介入操作中由于导丝、导管的直接刺激,封堵器对心肌的挤压及造影剂等因素不可避免会对心肌造成一定损伤,目前评估心肌损伤的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