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ID:11266748

大小:11.28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7-11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_第1页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_第2页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_第3页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_第4页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杭长高速铁路线下工程编号:02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28路基工程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1.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1.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1.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1.52适用范围杭长高速铁路HCZJ-3标段一分部线下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3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

2、规定执行: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4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4.1垂直位移监测网4.1.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3、施测。4.1.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28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

4、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

5、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3年考虑,计复测6次,每次观测水准路线长度往返按30.5km。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4.2水平位移监测网4.2.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4.2

6、.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5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5.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5.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5.3沉降变形观测

7、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286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6.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或附和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点进行观测。6.2水准仪使用不低于DS1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和尺垫,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6.3为了

8、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外业测量一条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