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功能主义

第二讲 功能主义

ID:11293561

大小:122.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1

第二讲  功能主义_第1页
第二讲  功能主义_第2页
第二讲  功能主义_第3页
第二讲  功能主义_第4页
第二讲  功能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讲 功能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社会学理论》第二讲功能主义第一节何谓功能主义一、系统(system)l对一种研究对象的构成性质和存在状态的本体论假设。l一种具有普遍渗透性的实体,高于所有的个体,并与其对立,系统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不为后者所改变;l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稳定的、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关系,每个部分不可能单独地发生变化,如果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会产生连锁反应。l这种关系决定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决定了系统不能化约为其部分。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形式,必须从它们同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关系角度出发来说明。l帕森斯认为“系统”有两个基本的特性:(1)35系统与环境相对而存在,有一定的边界,这个边界既

2、是相互区分的标志,又是信息交换的通道。l(2)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self-regulating)的能力,以适应环境之变化,在环境面前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性。二、从系统到功能l系统的上述特征引出一个问题:系统是如何维持的?莫顿认为,系统肯定有某种或某些机能来调整系统状态,使其适应环境之变化。这个“机能”就是“功能”。l功能的概念牵涉到观察者的观点,而不必然涉及参与者(当事者)的观点。社会功能系指可见及之客观后果(observableobjectiveconsequences)而不是主观的意向(subjectivedispositions)。(Merton,R.)l对于帕森斯而言

3、,“功能”是一个理论的概念,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想象宇宙的视角,一个分析的工具。“功能系指对于决定生命体系运作的诸般条件加以理论上的构作。这些条件是有关此系统稳定或不稳定,存在或者灭亡。及其寿命等等。”“‘功能’概念因此牵涉到某一类生命系统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一种或多种环境间的关系等较大的理论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功能概念最为关切的是:在生命体系中,某种在经验上可资辨认的结构与过程,其存在与特性有些什么后果。当然,还包括所指涉之结构与过程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或持续的可能性等等的考虑。”35三、系统、功能与结构l系统:是“实体”(entity)意义上的。l结构:一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

4、任何一组关系。一般而言,一个系统在成熟之后,其结构在相当使其内会稳定不变。l但是,一个系统或其相关部分在一段时期内还是会发生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是在相对稳定的结构中进行的。l在后来的后现代转向或者诠释学转向中,“结构”被日益松散化,如吉登斯把结构仅仅当做一系列的资源和规则。四、系统性(systemness)l系统性建立在“系统”这一本体论假设基础之上,强调的是从“系统”的视角来认识某一对象,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五、社会系统理论l社会是一个独立于其成员,按照自身独特逻辑运行的整体。l社会系统是一个实在,是先在的,而非社会成员建构的。l社会把整体性逻辑或特征强加在组成社会的个体、单位或者子系统之上

5、,偏离这种逻辑的将受到系统的强制纠偏或者改造,当系统逻辑失效时,也是系统土崩瓦解之时。l系统各组成单位所执行的活动不同程度地专门化,彼此相互依赖和制约。l这种专门化决定了对系统的理解必须从功能主义角度进入。35l社会系统是一个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故不能被还原成其组成部分。l社会系统与其环境相对而存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再生产和自我调控能力。l不可还原的社会系统理论关注的是大规模的社会现象,如整个人类社会、国家、政治系统等的,而非日常的人际互动,也不需要依靠日常的人际互动来解释系统的运行和结构。第二节功能主义的起源l哲学传统中的功能论、目的论和整体论假设:Ø柏拉图:宇宙合目的地构建起

6、来,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一个正义的人就是能充分扮演好自己角色的人,哲学家是功能完善的人。Ø斯宾诺莎:实在是一个由许多个体构成的个体,是一个包含着系统的系统。实在或者上帝是一个包含着所有不同等级序列的个体的个体,在这个实在中,每一事物在相互迭交又相互一致的秩序中具有自己的地位,这种地位规定着其本质。l社会学的生物学类比:社会学诞生之时,正是生物学在法国如日中天之时,有机体类比成为社会学诞生时的预设榜样。孔德的学科金字塔中,生物学处在最接近社会学的位置。35l斯宾塞对社会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的对比,形成所谓的“分析功能主义”,有机体或者社会的发展即结构的分化

7、和复杂化,带来功能的分化和复杂化。有机体和社会要存续,必须适应环境,必须满足某些“必要条件”。l涂尔干的“社会事实”:社会是一个有目的的存在;社会的“失范”与功能的缺损;社会分工与社会有机体类比。l拉德克列夫-布朗的松散的功能主义:接受涂尔干的社会学功能主义传统,但又试图超越生物体类比所形成的具有明显目的论倾向的功能主义传统,从斯宾塞处引入相对论和存在的“必要条件”概念,从一个系统存在的最低必要条件出发推到功能出现的理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