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

ID:1129439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_第1页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_第2页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_第3页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_第4页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1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ST段改变者25例(80.6%),冠状T波改变者19例(61.3%),异常Q波10例(32.3%),室性早搏8例(25.8%),其中晕厥者3例。结论ST段改变、冠状T波、异常Q波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对室性早搏者应重视。【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是年青人猝死的重要原因。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确诊肥厚型心肌病的最常用、最主要的依据,

2、但超声心动图在社区卫生院等基层医院尚未普及,而心电图作为方便、经济、普及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实践中,可作为肥厚型心肌病的筛选检查,本文对31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531例肥厚型心肌病都来源于苏州市立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并除外高血压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心肌肥厚。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心悸18例(58.1%),气急,呼吸困难10例(32.3%),胸闷、胸痛23例(74.2%),阵发性晕厥4例(12.9%),胸骨左�3

3、、4肋间或心尖部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21例(67.7%),心功能(NYHA)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4例,Ⅳ级1例。1.2研究方法同步描记12导联心电图,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标准[1]:①二维超声心室壁厚度>15mm,并除外高血压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心肌肥厚者;②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ISV)与左室后壁(LVPW)厚度之比<1.5�∶�1者,≥1.5�∶�1者为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者;③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局限于心尖部者;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有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或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

4、等流出道梗阻征象。2结果5入选的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表现:ST段改变25例(80.6%),多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以Ⅰ、avL、V3~V6导联多见),少数见ST段抬高;T波倒置,大部分呈对称性倒置,貌似冠状T波19例(61.3%);异常Q波10例(32.3%),多出现在Ⅱ、Ⅲ、avF、Ⅰ、avL、V4~V6导联;室性早搏8例(25.8%);房颤2例(6.5%);其他心律失常包括室内传导阻滞、房性早搏等。见表1~2。3讨论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常有异常表现,但缺乏特异性,常见的包括:ST段改变、胸前导联T波倒置、异常Q波、室内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等。本文资料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

5、图ST段改变最常见,达25例,占80.6%,呈冠状T波者19例,占61.3%,异常Q波者10例,占32.3%,与文献报道相似[2]。目前认为引起以上心电图异常表现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变性,引起左室除极复极向量改变,导致心电活动在室间隔和左室传导异常所致[3]。ST段改变和T波倒置是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多数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移,少数呈ST段提高,T波倒置常呈对称性倒置,貌似冠状T波,同时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伴有心绞痛症状,易误诊为冠心病,故与冠心病的鉴别尤为重要,以下要点可供参考:①肥厚型心肌病者发病年龄较年轻,有心肌病家族史,而冠心病者发病

6、年龄较大,多数存在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②肥厚型心肌病者常在胸骨左�5及心尖部闻及2/6~3/6收缩期杂音,而冠心病者较少闻及杂音,且较轻、一过性;③肥厚型心肌病者ST段、T波改变都较固定,而冠心病者ST段、T波随着症状的变化有动态改变,急性心肌梗死者心电图还存在动态的演变过程及心肌酶学的改变;④超声心动图可做出明确的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异常Q波是心电图发现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梗阻性心肌病者,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可达41%~56%,而非梗阻者达24%[4]。Q波多呈窄而深(振幅≥1/4R波,时限通常<30ms),且同导联T波常直立,即Q波与T波呈现分离现象。而陈旧

7、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波宽而深,时间一般70~80ms,且分布于病变冠状动脉对应的导联上,由此可作鉴别。晕厥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高危因素,一般认为是由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所致[5]。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曾出现过阵发性晕厥,而其中3例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早搏,比例高达75%,明显高于非晕厥患者的检出率(18.5%)。4例晕厥患者,都给予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其中2例发现非持续性的室速,长期给予美托洛尔口服,至今未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