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

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

ID:11305346

大小:237.5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7-11

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指南(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对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贯彻实施规范,依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试行)》,本指南针对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执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的重点检查条款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归纳明确了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重点环节的审查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认知和掌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监

2、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活动提供参考。本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核发、变更、延续等现场检查、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各项检查的参考资料。本指南所述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是人体骨骼替代、修复、补充及充填的一大类植入物的统称,用于人体骨骼的维持、支撑和修补,是目前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骨科用医疗材料。本指南所述骨科植入物不包括动物源类医疗器械。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求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讨论以确保本指南持续符合要求。55一、管理职责及人员管理要求生产

3、企业应当明确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相关的管理职责,对管理职责进行文件和制度上的规定,目的是评价具有行政责任的管理者(决策层)能否确保企业建立一个充分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企业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活动中,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生产负责人的相应职责,确定管理者代表在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应注意以下问题:(一)组织机构企业应建立与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并应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质量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相互沟通的关系。企业一般应包括生产、检验、技术、采购、销售等部门,且生产和检验应由不同部门负责,生产和质

4、量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二)企业负责人1.企业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制定本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方针要表明企业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企业应提出执行质量方针的具体措施意见及内涵解释,以便让全体员工充分理解。2.企业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并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计算方法、考核方法。此外,企业不宜以法规、标准、日常工作的要求作为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内容应在质量方针框架下制定。3.55企业负责人应负责配备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相适应,能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生产管理的需要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4.企业负

5、责人应负责组织制定进行管理评审的程序文件,企业应该规定一定的时间间隔由企业负责人开展管理评审。管理评审作为一个过程,应该明确过程的输入、输出,并应该保持评审的记录。5.企业负责人应指定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本身应该是本企业的一名管理者。管理者代表要确保各个过程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并向最高管理者(企业负责人)报告体系运行的情况、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三)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应具有独立性,应能独立行使保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性的职能。质量管理部门一般应具有产品质量最终放行权。(四)人力资源的相关要求1.生产、技术和质量管

6、理部门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工作经历,并保持相关评价记录证明人员满足了要求。2.企业应确定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岗位,规定这些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包括学历要求)、工作技能、工作经验,并确保相关人员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资质证书等,对从事这些岗位的人员应保持相应的培训记录。3.企业应确定在特殊环境条件或受控条件下工作的岗位,包括荧光探伤、激光操作、焊接、钝化、阳极氧化、喷砂(丸)、羟基磷灰石或钛涂层、三坐标测量仪检测55等,并提供专门的培训。应进行进一步的考核评价,证明其胜任该项工作,对未满足要求的采取相应的措施。4.企业对

7、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产品设计开发人员、从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生产人员、检验人员等,应制定包含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过程质量控制技能、质量检验技能培训的制度。培训记录一般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生产检验的技能及作业指导书等。5.企业对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岗位的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工序和特殊岗位操作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应制定评价和再评价制度,并应保持相应的记录。6.企业对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技术方面的培训及考核。应保持年度培训计划及进入洁净区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8、记录,且培训记录应能体现对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洁净技术方面的内容。7.生产同种异体医疗器械的,生产、技术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