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

ID:11320070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_第1页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_第2页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_第3页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_第4页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探析  摘要虚假宣传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违法行为。本文主要从不正当竞争行为概念出发,分析虚假宣传行为的成因、表现形式和认定方法,探讨了市场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的协调配合的问题。  关键词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1009-0592(2010)10-042-02    一、解析不正当竞争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针对市场竞争中的正当竞争行为而言的,它泛指经营者为了争夺市场竞争优势,违

2、反公认的商业习俗和道德,采用欺诈、混淆等经营手段排挤或破坏竞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并直接或间接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竞争行为。由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危害非常严重,世界各国大多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对其进行规范。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列举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垄断行为的关系,存在模糊的地方。广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垄断行为。立法形式上有交叉或合并。许多国家由统一的机构来实

3、现两部法律。如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日本的公正交易会、英国的公平贸易委员会等。在救济手段上,传统的反不正当竞争问题主要通过私人的诉讼解决,而反垄断法主要通过公共政策和政府干预实现。当然,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垄断行为的区别是明显的:实施垄断的主体要求有优势地位;垄断行为的目的是消除、排斥、限制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目的是追求眼前利益,破坏竞争规则。垄断行为的实施的手段不同表面上可能是正常的,遵守平等、自愿原则;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施手段是非正常的手段。因此,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垄断行为是基本可以区别的。  为

4、了制止市场竞争中的不正当行为,1900年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明确地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凡在工商业事务中违反诚实惯例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1896年德国首先在其国内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在1909年修正案中把不正当竞争行为定义为行为人在营业中为竞争的目的而违背善良风俗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形式多样,为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各国在立法中除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概括定义以外,又通过列举具体竞争行为的方式,来补充概括意义上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

5、义。采用列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规定具有重要作用。列举的具体行为有特定的处罚规定,这样更具针对性。而概括性条款作为一种根本性的规范,则可以作为具体规范的补充,克服具体规范的的局限性。事实证明,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中,概括性条款成为判断其他不正当竞争具体行为的依据和基础。  我国于1993年12月1日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首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了概括性的界定,即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这是在吸收现代竞争法律和理论发展成果的基础

6、上,进一步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是侵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而且更是一种危害社会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揭示了其社会危害性的性质。其次,在分则部分又规定了6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它们分别是仿冒混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价倾销行为以及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通过这些特别的列举,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对市场秩序影响特别大的行为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罚的措施,并根据这些行为对社会影响的程度,适当调整法律制约机制。  纵观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一般都具有以下三项基本特征:(1)

7、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有特定范围。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主要是经营者。(2)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虚假宣传行为属于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上所述内容都是探讨虚假宣传行为问题的基础。  二、解析虚假宣传行为  (一)虚假宣传行为的概念分析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不正当利益,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进行不真实的宣传,导致或足以导致购买

8、者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认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服务的商业宣传行为。广告可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路牌、橱窗、印刷品、霓虹灯等媒体,进行大范围宣传,是社会主要宣传方式。《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中的其他形式,虽然法律并未明确列举,但现实生活中的众多非广告形式的虚假宣传行为都可以包括在其中。例如在商品及其包装上的标签和说明,对商品作现场演示或者邮寄商品的宣传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