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

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

ID:11322847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_第1页
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_第2页
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_第3页
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_第4页
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段应当有低段的深度朱华贤 一二年级的课文应该如何解读?许多低段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共识:不要挖掘太深。这个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太深,并不等于越浅越好,也不能只停留在把课文读通读顺。作为一个完整的文本,肯定有它的多重价值,教学时,我们应当尽量让它们有所体现。低段的阅读教学不是纯粹的基础知识教学和诵读教学,低段文本教学也应当是阅读教学,应当有低段的深度。最近,我区进行了市教坛新秀候选人的评选。在低段语文考核中,其中有一篇《篱笆》的课外文本,全文如下——篱笆瞧,山坡上的花儿开了,真美,美得像一片彩霞。小动物们跑来

2、看花。咦,花儿外面怎么围上了一圈篱笆?那篱笆像一只又大又扁的手掌,拦住大家,好像在说:“看花要站在外面看,知道吗?”  知道啦!瞧,小白狗老老实实地站在篱笆外面,一边看,一边摇摇尾巴。 小灰兔也站在篱笆外面看,一边看,一边咂咂嘴巴。小金猴也站在外面看,一边看,一边把眼睛一眨一眨……  是呀,小动物们都不往篱笆里跑,可篱笆里面的那朵大兰花,却偷偷地从篱笆缝里往外爬呢。瞧,它钻出篱笆了,钻出篱笆看小白狗摇尾巴呢——那篱笆拦也拦不住它!这个文本,被指定作为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并要求一课时完成。共有8位候选人选择了执教这一篇

3、。在听课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教得过于浅显,没有一个教师涉及文本的主旨。在认读了生字新词之后,教师们把教学重点差不多都落实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山坡上花的美丽与灿烂,用许多图片与形容词极尽铺陈;二是小动物们看得开心,抓住文中的动态描写;三是那朵大兰花的别致与有趣。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像小动物那样爱护花朵。对这个文本,是不是解读到这样的程度就够了呢?这三个重点难道就没有联系吗?我以为,显然是过于粗浅了。这样的解读,还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没有涉及到文本的核心价值。《篱笆》确实有上述三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的陈述是为了集中

4、表达一个主旨,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观花》,而是《篱笆》?假如没有这道篱笆,小动物们可能会怎样观花?这两个问题是很值得思考的。如果连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也没有提到,那么,似乎可以这样说,这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即使学生能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那也只能说是朗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最起码要求,就是对文本的核心意义(思想、情感、价值观)有所了解和认识。《篱笆》一文,之所以以“篱笆”作题目,旨在强调“篱笆”的意义。这篇优美的短文,其立意不是赞扬小动物爱护鲜花,而是赞扬小动物遵守观赏美丽花朵的规则,不随

5、意跨越篱笆,在篱笆面前规规矩矩的站着。篱笆,在这里就是定下来的规则。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会有许多规则,我们都得遵守。比如红绿灯。比如靠右行,比如先下后上,比如作息时间,比如有借有还,等等。规则约束着人们的自由与随意,但也保护着人们的安全与有序。正像山坡上的那道篱笆,它虽然阻隔了小动物直接踏入花丛中,但正是这道篱笆,让里面的鲜花开得更加灿烂,更加美丽。要不,那朵兰花还有可能钻出来吗?说不定早已被人踩踏成泥了。因此,对这个文本的教学,不能不讲到篱笆。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样解读

6、,肯定有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也许是事实。现在需要反问的是:如果老师一讲,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明白了,这就是理想的状态吗?阅读教学旨在促进学生思考,应允许有一部分学生暂时理解不了,让他们以后慢慢理解。这就叫做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低段的阅读教学想有一定的深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足够的了解,二是对文本有相当透彻的理解,三是努力搭好由浅入深的梯子。满足这三者,自然需要教师多多费心费力。“教“与”导“在实践操作上的差异朱华贤 从理论上说,教学和导学(以下简称教、导)是比较容易解释清楚的。两者的主要差异

7、在于:1、主体不同。教是以教师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起着辅助作用。2、目的不同。教的目的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经验为主;导的目的不但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在于方法的掌握。3、方式不同。教主要采用的是传授,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一一告知学生;导主要采用的诱导,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只是启发、点拨或询问。4、位置不同。形象地说,教是老师走在学生的前面带领着他们,并不断地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去完成,或者直接做示范动作,要求他们模仿;而导,老师是走在

8、学生的旁边甚至后面,只是在紧要关头提醒或点拨,一切都要学生自己去实践和完成目标。教,实际上是接受式学习;而导,则是启发式和自主式学习。上述差异,许多教师都明白。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又犯糊涂了,搞不清楚这是教学还是导学。最近在阅读一些学校送来的导学案,发现与一般的教案没有什么区别。从这些导学案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三种误区:1、误以为设计一些预习作业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