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

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

ID:11325225

大小:206.00 KB

页数:139页

时间:2018-07-11

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_第1页
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_第2页
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_第3页
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_第4页
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的问题1、相关定义1.1、相关概念界定及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必要性2.1相关概念界定2.1相关概念界定2.1.1失地农民2.1.1失地农民失地农民从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失去土地但仍然还是农民的那一部分人员。进一步分析农民失去土地的动因,我们可以将失地农民分为主动性失地农民和被动性失地农民。主动性失地是指因为自然的不可抗因素,土地生产条件不适合耕种,农民主动放弃土地的情况。被动性失地农民是指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经济学界研究的失地农民属于被动性失地农民,学者

2、们将失地农民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将失地农民定义为,是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最基本地生产要素——土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城市(镇)化建设的推进等原因,被政府征用,失去土地,并且同时实现农民由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那部分人员[19]。第二种,将失地农民定义为,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去绝大部分土地以及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并且仍然拥有农业户口[20]。综合上述观点,笔者结合呼市巧报镇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将本文研究的失地农民定义为,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被依法征收后,由于缺乏基本生产资料不再从事

3、农业生产活动,转入第二、三产业就业,但仍然拥有农业户口,而且人均耕种面积少于0.3亩的农民。1.2、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概念(一)失地农民的界定广义上所说的失地农民,至少应该包括两种:一种是被动性失地农民,又称为政策性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的失地农民是指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对农用土地(包括耕地、园林、林地牧地及其它农用地等)的征用,被转化为非农业地,所产生的失去土地集体所有权或经营权的农业人口。另外一种是,主动型失地农民或称自愿性失地农民。这部分农民主动将全部承包地使用权转让给他人,

4、这意味着该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再是农民身份。本文研究的失地农民范围不包括主动型失地农民,仅仅是指一般都认同的被动型失地农民。狭义上被动型失地农民定义是指,农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耕种面积少于0.3亩的农民。25在城市近郊,农民失去的土地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用途:一是国家把农村集体土地变为国有,进行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建设。二是不变更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权,变更土地的支配权为政府所用。政府按照城市规划对集体土地进行绿化建设。三是村或社区占用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产业建设开发,农民不能继续从事原来的农业生产。四

5、是开发商根据城市规划,通过法定程序对农用地进行非农开发,农民由此失去土地。农民由失去原先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便成为失地农民。(二)就业概念界定按照我国《劳动法》的界定标准,就业指16至60岁的男子或16至55岁的25http:/出a水e七aidu龙。门1八ie认丫1555581卜t门1女子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活动。失业人员被定义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

6、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26在实际的统计过程中,国际劳工组织以及许多国家政府对失业的统计规定是以失业的收入标准为基础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收入构成了就业定义的两个主要依据。因此,本文所使用的”就业”是指:所有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工作时间从事合法社会经济活动,取得合法收入(劳动报酬、技术转让、经营收入或者依靠土地收益、房产租赁和金融债券等资本投资

7、方式获得的资本收益)不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为就业。(三)失地农民就业从就业需求角度分析,被动型失地农民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在失去土地期间,年龄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员,或由于其他原因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需要就业。第二类,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是指在劳动年龄阶段内没有工作的失地失业人员,他们在失去土地之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者从事同土地有密切联系的生产活动,其收入构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在征用土地过程中政府没有对他们给于相当于原有土地的功能性补偿

8、,而且也没有对他们进行就业安置。因此,失去土地势必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使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陷入困境,一旦这类失地农民的数量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而急剧增加,必然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本文的研究的失地农民指的是第二类类,被动型失地农民并且在劳动年龄内,有强烈的就业需求。26焦锦森河南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8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