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诗词解释

七律 .【长征】诗词解释

ID:11329710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七律 .【长征】诗词解释_第1页
七律 .【长征】诗词解释_第2页
七律 .【长征】诗词解释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律 .【长征】诗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律.【长征】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释: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天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走泥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三军

2、: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诗意:红军不怕长征中上的艰难险阻,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山势绵延,蜿蜒曲折的五岭就像小河里翻滚的细小波浪,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如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三个方面军从这些地方经过以后全都笑逐颜开。赏析: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

3、一击。接着四句,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不仅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

4、思议的激战,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