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

ID:11355149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_第1页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_第2页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_第3页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_第4页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论文..毕业摘要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心理的重构期,易产生社会心理失衡问题。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社会心理失衡的多个因素及其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心理的途径。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失衡;和谐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社会转型,进入2l世纪加速发展,“这种正在发生的社会转型是社会有机体走向自我和谐的变革,既体现为向逐步明确的目标在试错中逼近的过程..毕业,又体现为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越来越难、矛盾越来越积聚甚至尖锐化的过程”。社会转型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了

2、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继续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最根本的是调节由这些矛盾和冲突引起的社会心理失衡,促进和谐社会心理的形成,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社会心理——和谐社会的传感器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现状较直接的主观反映,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社会认知、社会感情、行动意向;在群体层面上主要表现在信仰、风俗、习惯、成见等。社会心理直接与日常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社会客观状况的变化必然反映到社会心理层面,引起个人情绪、群体心理、社会心态、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整个社会意识的重大变化。社会心理能够相对客观和准确地反映社会变化的倾向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必然有什么样

3、的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情境和社会行为的中介,众所周知,只有“心理和谐”的个体才可能做出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行为。才可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大量的越轨行为,导致社会发展迟滞。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心理就是和谐社会的传感器,是社会变化的风向标。中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社会心理是和谐还是失调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进程。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国家对促进和谐社会心理发育的重视。如何认识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现状,重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心理和谐,是目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

4、的课题。二、社会加速转型导致社会心理失衡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整体性转变,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我国从20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转型,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是传统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典型的体现为我们国家由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过程。全球化、一体化使中国社会转型呈加速发展态势。而探讨因社会转型引起的社会心理转变,采取措施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一)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社会相对剥

5、夺感我国社会转型,对老百姓来说,体验最深刻的莫过于经济体制转型。从1978年开始,我们在经济领域逐渐探索由国家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市场本身就不是一个平等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权利是平等的,但结果却是分化的,必然造成财富和贫困在两端的积累。而这种分化更由于我们国家在改革初期采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陆”等非均衡发展战略而被放.大,我们今天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的。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成员利益格局失衡,也就是《圣经》所说的

6、“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两极分化现象。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衡量两极分化的指标,在2000年我国基尼系数就已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在2007年更是达到了0.48。逐步扩大的两极分化影响了社会稳定,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威胁。失衡的利益格局带来社会群体的心理冲突,导致社会心理失衡,体现为严重的社会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即以他人或其他群体为参照形成的心理感受。如果认为自身的经济状况或生活处境低于参照对象的对应水平,从而形成心理落差,认为自身利益被侵占、夺取的一种心理状态。相对剥夺感是通过社会比较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开放社会中的人口流动和阶层分化又提供了随时可以进行社会比较的情境

7、。可以说相对剥夺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但在严重失衡的利益格局面前,社会成员能更明显体验到相对剥夺感,并且我们的各种传媒,每年不断推出各种财富排行榜。无形中又放大了社会比较,给社会成员带来强烈的心理刺激,扩大了成员间的心理落差,增加了挫败感。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提出的“挫折一攻击假说”,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社会成员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感以及不公平心理,很可能引发对抗社会的行为,比如仇富、社会对抗、群体事件、暴力事件等。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