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

ID:11364557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_第1页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_第2页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的道德问题一、案例背景想必大部分的人都听说过“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下午,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本命王悦)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肇事司机在意识到前轮碾压小女孩后,不但没有停下来施救,反而让后轮继续碾压,人性何在?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柜车碾过。而在这七分钟内,小悦悦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进行施救,或者是拨打120救援电话。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才将小悦悦搬离街心,并高喊呼喊寻找小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2、。这个事件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在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18位路人无一人经过却无一人上前帮助,这不禁引发我们的反思,中国人的道德真的完全丧失了吗?此事件反应了当今社会对他人普遍冷漠的心理。为什么当今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的缺失了道德,小时候教的要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和道德都到哪里去了呢?但是对于此事件的原因分析,网络上面也分成了两个派别:一种认为小悦悦事件反应的这是当代中国的畸形发展问题,而一种确认为那18个路人之所以经过而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也是对处于一种“害怕”的心理。因为以前网络上面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事件,本来帮助别人的那个人是好心的,但是最后却被别人诬赖。

3、这给我们世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帮助别人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或者就是直接当做没看见,直接离去。二、分析原因对于此事件,一些权威人士给出了相关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问题是直接原因。佛山日报发起的“如果你是儿童被碾的目击者,当时你会怎么做?”微博投票昨日已经进入第3天,至昨晚11时,共有103626人参加,其中有79%的人选择先拨打120或110求助;14%的人选择抱起孩子,赶紧救治;2%的人选择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5%的人选择纠结,说不清。而对于“18个路人”的冷漠,广东省晴朗天心理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兼高级治疗师袁荣亲

4、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一)“18路人”的旁观者效应网络上一边倒地指责“18个路人”的冷漠。不过,也有网友指出,“假若这18人换成另外18人,结果会不一样吗?实话实说,把我放到那18个人中我也不会好到哪去,能做的就是打个电话。”“@江湖小霞”说。袁荣亲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18个路人”现象,假如某个事件只有一个人遇到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会积极干预。但是,如果有很多人或者预料到很多人可以见到,这样他的责任就会分担开,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期待别人去做,或者是哪怕自己不做的时候,他自己的内疚感、自责和负罪感也会减轻,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

5、应’。“寒溪石”也认为,“过于对漠视路人的道德谴责,会加重人们的道德压力;而过于宣传社会的黑暗面,更容易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二)需要反思道德缺失原因3袁荣亲分析了陈姨的行为,他认为,18个路人不救助,而陈姨救人,这个现象不单纯是“旁观者效应”可以解释,而是这个社会结构引起的。这几十年来,社会整体上处于高度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变了,更物化。人处于竞争中,而大多情况下又以外在物质衡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焦虑中,不论贫穷或富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夸大一些因素对他的不利。如此前南京彭宇案的影响,会认为救人的行为会受到一些

6、不好的结果。加上社会媒体对此事的讨论,放大了做好事反而带来不好的效应。因此,一个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三)转型期社会价值问题“真正的道德是勇于揭露事实,而不是急于谴责。过路者虽然未施援手,但也未作恶。挽救道德应该重奖见义勇为者,重罚作恶讹诈者。忽略那些极好的和极坏的人,而将重心放在无所作为的人,对道德建设毫无帮助。这种舆论导向只能让被冷落的好人寒心,让被忽略的坏人逍遥。除了陈阿婆和司机,我们13亿都是路人。”“观摩团”总结。袁荣亲强调,社会变成竞争性情形,所有人都在竞争。在竞争时,对其他不相关的事可能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处于高压的环

7、境之下。在这个事件中,路人毫无疑问也会承担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包括良心上、行为上的一些谴责。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也分析了“冷漠的路人”成因,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都受到冲击。此前南京、天津的事件,扶人者却要承担责任,社会价值出了问题,这是直接原因。“希望此事能让有关部门清醒地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三.解决措施对于专家的分析我们也相应的给出了一些意见:(一)立法应奖惩结合,在立法形式上,“见死不救”立法当采取“奖惩结合”的方针。鼓励“见义勇为”,避免“见死不救”除了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给予行为人一定的“奖励”之外,政府还得对类似

8、的行为给予特别的赞许和肯定。当然,如果被救助者是条“毒蛇”,我们可借鉴新加坡的律法规定,“毒蛇”除须亲自上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