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

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

ID:11382708

大小: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1

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_第1页
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_第2页
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_第3页
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_第4页
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摘要:就语文课标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而言,语文教师是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语法知识的,但又不能像以往的教学,花大量时间和功夫讲授语法知识、进行语法知识的应用训练。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语法教学;语感培养;教学策略1.正确理解课标“淡化语法”的要求新课标旨在引导教师们改变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书轻育人……”的观念与做法,旨在引导教师们在教学中均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三个维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语文课标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而言,语文教师是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语法知识的,但又不能像以往的教学,花大量时间和功夫讲授语法知识、进行语法知识的应用训练。所以,那种“不厌其烦整语法”和“什么都不讲”的做法都是与课标要求相悖的。2.认真研究教材弄清语法知识在整套教材中(7-9年级)的具体内容和编排体例。这是每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教学前的必要准备。“不打无把握的仗”只有对学段内的教学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对每个(部分)知识的编排了然于胸,才能合理安排,从容应

3、对。总的来看,教材将字、词、句子、说话常识等分散安排在不同课文后的小常识里介绍。将标点用法、短语类型、修辞、复句等内容单列在每册教材最后来介绍。不难揣测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在平常语文教学中融进语法基本知识点,又要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语法常识体系。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语法知识水平。这是教师确定语法教学内容和选择适当教法的前提。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小学,由于小学教师对小学课标中语法教学要求的理解与执行的不同,同学们既有的语法知识基础也千差万别。绝大多数学生对字、词、音、义以及常见的的修辞手法基本能做到“知其然”,但对更多

4、的语法知识是一无所知,其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语法的概念。对于少数农村学校七年级新生而言,就连基本的多音字、多义字、排比比喻修辞都还一片茫然,更别提语法知识基础了,只有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在效有度地完成课标要求的语法内容。4.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在熟悉了课标要求,教材编排和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如何选择与设计语法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抽象而枯燥的语法知识,建构自己的语法知识体系?4.1整合课后小阅读并融入课文教学中,一册一次小结。新课标下的教材将重要的语基语法知

5、识设计成课后小阅读的形式,供教师、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它能充分体现教师整合课程资源和驾驭教材的技巧,也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4.2将语法知识始终贯穿进范文的品读与赏析中。教材选编的范文,不仅文学性,思想性强,而且语法规范,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健康情感,也是学生感知并建构语法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实,每位读者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读与赏析过程中,又怎可缺少语法知识呢?可以说,缺少了语法规范的文学赏析,只能是没有音乐的干嗥罢了。而且,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文学素养的养成,也只有在汉语语法规范下完成。所以,将语法教学适时贯穿到范

6、文教学的品读与赏析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感知并建构起自己的语法知识体系。4.3将语法知识教学始终贯穿进作文指导和口语训练教学之中。说话和写作之所以是门艺术,就在于它们不光讲技巧,而且要在现代语法的规范下完成。说话和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语法规范下内化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运用过程。因此,将语法知识贯穿进口语训练和作文练笔指导中,逐渐规范学生的表达习惯,提高表达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4.4有重点的将古代汉语语法常用知识贯穿到古典诗、词、文的教学之中。初中阶段选择的文言文,都是精致优美、易解易诵的名篇佳作,绝大多数学生均可根据课下注释基本疏通文意。有

7、教师就此安排学生讨论主旨或理解诗词意境,结束后课文教学就算完成了。4.5专题讲解每册课本最后的语法知识列表。教材最后的六个列表即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介绍语法知识,是学生建构自己的语法知识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每册新课之后,可安排1-2课时,对该册列表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训练。5.在语法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5.1指导学生朗读吟诵。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这里的朗读,就是叶圣陶所说的“美读”,要读得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动容。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

8、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