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

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

ID:1141110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_第1页
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_第2页
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_第3页
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_第4页
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采取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治疗组采取丹参1mL加氨茶碱1mL(25mg)加地塞米松1mL(5mg)加利多卡因1mL(25mg)于背部,穴位注射。对照组静脉输注氨茶碱0.25加地塞米松10mg,根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的有效率,x2=3.989,p<0.05,为有显著差异,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中西药结合;

2、背部穴位注射;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喘息、胸闷、咳痰等。笔者对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35~2010.3期间呼吸内科9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规定[1]。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8~75岁,中位年龄(41.5±29.7)岁,平均病程为(20.6土0.5)年,对照

3、组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7~78岁,中位年龄(42.5±28.8)岁,平均病程为(21.3土0.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P>0.05提示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治疗组:采取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方法,用氨茶碱1mL(25mg)加黄芪注射液4mL加地塞米松1mL(5mg)加利多卡因1mL(25mg)。患者反坐于椅子上,暴露背脊部,穴取脊柱两侧第3~7胸椎旁开1.5寸,背脊两侧3、4、5、6、7胸椎旁开1.5寸分别是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取3-5胸椎旁触及的团块状或条索状处为特异反应物,用5mL注射器5号针头取上述药品为注射

4、液,针头以60°角度进针2/3,抽吸无回血,将药物注射到穴位及其周围。每次选穴4个,例如:肺俞(双)配膈俞(双),肺俞(双)配厥阴俞(双)。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头孢拉定0.5g/次,3次/d,25mL加氨茶碱0.1g/次,加地塞未松5mg,静脉滴注,7d为一个疗程。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疗效标准[2]。5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消失,偶有轻度发作,无需用药即可缓解,最大呼气流量(PEF)增加值高于35%,或治疗后PEF低于预计值80%,昼夜波动率小于20%;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显著改善,PEF增加25%~35%,或

5、治疗后PEF达预计值60%~79%,昼夜波动率小于20%,仍需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好转:哮喘症状有所缓解,PEF增加15%~25%,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无效:临床症状和PEF测定值无改善甚至加重。1.4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提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采取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的治疗组的疗效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的有效率,x2=3.989,p<0.05,为有显著差异,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疗效比较注:�x2=3.989,

6、p<0.05,为有显著差异,提示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5作为世界公认的顽疾之一,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控制哮喘的关键是采取系统、有效的治疗措施[2]。临床常用的西药治疗方法,多采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联合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通过增强平滑肌β2受体反应性,改善气道平滑肌痉挛,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减少呼吸系统黏液的分泌,缓解气道肿胀,实现抗炎、平喘作用,缺点是药物副作用大,见效慢。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将中医穴位注射方法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行了很多研究。穴位注射疗法即水针疗法,是针刺疗法之一,是将中西药物注入相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

7、一种方法[3]。中医理论认为当内部脏器功能发生改变时会通过经脉-穴位反应到体表,临床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有“背部受凉诱发哮喘”的症状和体征[4]。从背部进行穴位注射,一方面可通过针刺肺腧穴、膈俞、厥阴俞等穴位激发经气,使患者气血得以调和,另一方面穴位注射药物可利用背部特殊穴位在内脏与体表的电离通道作用,形成背部穴位与呼吸系统之间特殊的药物离子作用通道,从而实现比口服、肌注,甚于静脉滴注更有效的作用。5笔者对采取中西药结合背部穴位注射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外,其他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取得了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