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

ID:11492146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_第1页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_第2页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_第3页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形式美与艺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美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到了现代,人们更是将“美”变成了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啊!既然“美”是在人类追求的精神享受,那么什么才是美呢?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自身文化修养的高低,还有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导致了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有的人喜欢那巍峨的高山,因为只有站在峰顶才会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有的人喜欢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以内那惊涛拍岸,海天一色的景致会使人心旷神怡。还有的人喜欢色彩斑斓的夕阳晚景,因为看着那太阳从西边落下的时候,会让人不自觉的回忆起从前的时光。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2、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是那色彩斑斓的夕阳。这都是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积累,才使我们逐渐的发现了美,进而产生了美学思想。直到近代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之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他是普鲁士哈列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继承了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加以系统化。美,需要基本的表现形式及法则才能将美的朱笔表达出来。像本文前面所提的山峰.大海和夕阳。就是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完美体现,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认为形式美与艺术美的法则有以下几条:形式美法则:1.对比与统一2.对称与均衡3.比例与视觉重心

3、4.节奏与韵律5.和谐与自然艺术美法则:1.意境与意象2.美的灵魂及其原动力先说形式美的法则:1.对比与统一对比与统一,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反差极大的要素,成功的搭配在一起。虽然让人感觉对比鲜明强烈,却并不相互矛盾。对比(对立)例如,色调中的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对比,生活中的大与小,长与短,高与矮。季节中的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等。统一(调和),就是将各种差异因素调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与“同”(一致),对比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并列。例如色彩中的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是临近的色彩。2在现实生

4、活中,将两种差异因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觉鲜明.活跃.主题突出却不失整体。例如,在音乐会里,一首乐曲的高音与低音,长声与短声的巧妙搭配会让听众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的感叹。唐代诗人陈陶写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的是用了虚实对比。作者在头两句实写将士忠勇,奋不顾身的杀敌,却死伤甚众。由第三句的“可怜无定河边骨”作为布点来虚写第四句“犹是春闺梦里人”死者的遗孀并不知道丈夫的死讯,常常在梦中与其相会。全诗虚实对比运用得当,自然的溶入到整体中。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突出了作者的反战主题,使人看后不禁潸然

5、泪下。对比与统一就是将局部之间的对比和局部与终于整体之间的对比衔接的自然而然。老子在道德经里将“对比与统一”已经说的非常清楚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3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我认为“对比与统一”就是人们对于“意识与形态”的认识。在《道德经》第一章就已经提到“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6、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4我们从事物的整体来领悟其中的奥妙,从事物的局部来体会它的端倪。所以说对比与统一符合了矛盾与统一的哲学观。2.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容易人体中眼.耳.手.足都是对称5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对称的实例。例如,飞鸟的羽翼,昆虫的翅膀。在那些著名的建筑物中也有许多极具对称美的。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物理学中的对称性是德国的女数学家艾米诺特(1882---1935)在1918年发现的,因此被称为诺特定理。对称能给人传达一种稳重.大方.安静.祥和.完美的心理感觉。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对称美推崇备

7、至,对称的概念已经渗透到所有的科学领域。6均衡均衡的特点是两侧的形体不必等同,量上也是大体相当,均衡较对称有变化,比较自由,也可以说是对称的变体。71918年,德国女物理学家艾米诺特发现了诺特定理之后,又有人提出了“宇称守恒”论,到了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物理理论。德国哲学家布莱尼茨曾经说过: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绝对对称。大多数人的生长发育就是个例子,很多人的左肩比右肩高,或者是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所以说在世界上绝对对称是不存在的。由于绝对对称的不存在,于是有诞生了一个新的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