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ID:11493098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_第1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_第2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_第3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_第4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摘要:长期以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这既影响了实践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的的实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落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20-02  现代教育学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并认为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形式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实中,思想政

2、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却不容乐观,存在观念认识、实施操作、管理评价等层面的问题,其结果则影响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和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创新性作为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特征,充分挖掘实践教学的潜力,无疑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究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  一、同类研究关于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综述  1、有研究者指出,直至目前仍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不少误区。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章立

3、制不够健全,其实施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者李敏昌、黎见春指出,实践教学常常因教师、领导、财力、场所等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时断时续,还不能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来开展。  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形式、方式方面,由于研究不够,实施不深入,不少实践教学的实施只在初始层面上徘徊,达不到实践教学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实践教学停留在参观层面、布置学生写个心得体会就算完成了实践教学;也有因为实践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因而沦为只注重形式为活动而活动的“无核化”“空心化”的实践教学;不注意研究和结合当地实际和特色,开发

4、实践教学资源等问题。  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学习评价方面,相应的操作和管理规范,尚未普遍地建立起来。比较多的实施者仍然只关注和评价实践学习的结果、对实践学习的过程缺少评价、评价不足或根本不评价过程,例如对学生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态度和体验、实践教学要求落实的程度、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得到的提高等方面评价不足、或没有评价。评价不足、无评价、无激励,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其他方面的制约性因素: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场所的选择、经费及交通工具等资源支持的程度,还不足以使在校生全覆盖地开展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

5、现象和问题,会发现这些实践教学中缺乏一个中心(内核)。本文认为这个内核就是学生主体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质上体现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由于长期固化的认识和认识误区,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它的本质、内涵,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局面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组织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教学活动,以任务为导引、以实践活动带动实践教

6、学项目的开展,以激励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帮助、促进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教学类型。以下从三个方面诠释。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或不去研究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德育环境的复杂性,带有一种“教育者中心”“教材中心”“知识中心”思维,担心“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会削弱、影响教育者的权威,会削弱、降低教育的方向性、严肃性。然而“灌输式”教育的不足已越来越明显,随着受教育者的外在的生活环境日益变得开放、丰富、多元化以及变动频率更快,受教育者内在的诸多特征也打上

7、了时代的烙印,他们中的多数内心体验丰富、敏感、自信但也带有更多的疑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惠、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突,人们同时面对多重信息、多种价值元素等多元文化,如果不在教育理念中让受教育者回归主体地位,不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做鉴别和选择,而仍固守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则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要依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中有两个主体在活动,一方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

8、助者、促进者,教师的主体作用在于,将学习者放在教学主体的地位,通过依循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催化”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走出迷思,“促进”学生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协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2、教学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