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南开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南开大学)

ID:11534918

大小:9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2

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南开大学)_第1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南开大学)_第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南开大学)_第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南开大学)_第4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南开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南开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阅读书目(修订本)2010-11-19  序  作为一个现代中国青年应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后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一个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应该把这个理想跟所学的专业联系起来。所谓“有中国特色”,不外乎把社会主义建设跟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联系起来。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一个是对中国目前的语言现象和文艺现象的分析;一个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分析,也就是对这些现象的主要来历的分析。  初进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一般不太清楚这个专业

2、(包括编辑专业)应该钻研、阅读哪些书籍。我们列出五百多部书(排列顺序大体是先依类别,后按时间),语言学类八十多部,文学类四百多部,还给每部书写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列出书目也可以说是给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业务范围勾画了一个轮廓,书目本身对初学者也有指导入门的意义。这五百多种书,中间有一些是大部头的,四年之间翻阅一遍似乎嫌多,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哪些是必读的,哪些是参考的。  提出一个阅读书目,这对学生的业务书学习质量也有了一个具体的计量性的检查标准。但是必须知道,从一个想做学问的人来讲,这五百多部书不是大多,而是太少。比如在哲学的

3、、政治的、目录书和学术总论的,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和自然科学的书籍中有一些实际上也都是必读的,而我们都没有开列。仅就我们专业的经史百家之类的业务书来说,比起清朝末年张之洞委托缪荃荪所编的《书目答问》来已经少去很多部。  书籍总地说来是用文字所记录的信息的储存物,而今天的世界却是一个信息高度膨胀的世界,各类书籍报刊(仅科学杂志一项,全世界就有十万余种)迅速增加,给人类带来的总信息量是每十年至十五年增加一倍。我国历代相传的典籍向来就有“浩如烟海”的说法,再加上现代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其信息量之大,不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所能获

4、取的。在西洋,从l5世纪后半叶起,经过16、17、18、19世纪.学术开始分化成各式各样的科学,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国际学术界的这种变化,直到清朝末年,才为中国知识界的洋务派所知。张之洞在所著《劝学篇·守约第八》里慨叹:“沧海横流,外侮洊至,不讲新学则势不行,兼讲旧学则力不给”,因而他主张”以孟子守约施博之说通之”。其总的学术体系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也就是说要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原则下接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技术。张之洞从“旧学”里只看到“封建统治”,从“新学”里只看到“技术”,是既片面理解旧学,而且更不懂新学,当

5、然是行不通了,从19世纪末开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其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综合。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跟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是相类似的,那就是从综合到分化,再从分化到新的综合。我们从很小的时候起一直到青年时代都在学习作为获得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的语言及其书写符号,学习数理及其推导符号,学习关于自然界的和人类社会的现状与历史的基本常识,学习艺术对感情的陶冶,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综合性的学习大体上到高中的程度为止,不能再继续下去,因为再下去,传统的知识和现代的知识两者加起来,其量之大

6、,不是一个人所能负担的。一个人只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专业,就好比有一千条路,一万条路,一个人只能走一条一样。学术上有不同的道路,是科学发展的结果。一个人在千万条不同的道路中走上了某一条,常常是出于偶然的原因。即或是自幼就受到某一种科学研究的环境的熏陶:或者是对某一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很早就发生兴趣,而后来的际遇又能允许自己去学习对分析这一现象有关的学科;等等情况实际也属于“偶然”。但是有一件事却是必然的,那就是科学跟它所探讨的各种对象——一切客体一样,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人们对着这茫茫宇宙所产生的一切疑问都是属于这个整体的

7、。人们一代接着一代,对这些疑问都曾经做出过答案,但是在每一个答案的深层里却又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疑问。解决这些疑问的路很长,“路曼曼其修远兮”;也很多,一千条,一万条,令人迷惘。王国维写《人间词话》引晏殊《蝶恋花》词句来描写治学的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就这种迷惘境界。但是必须知道:第一,基础知识越丰富,这楼就上得越高,看得也越远;第二,千条路,万条路,都是为了探索宇宙间的(包括人类社会的)根本性的东西及其活动规律,以便人去利用的,《周易.系辞》说:“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司马谈论六家要

8、旨时解释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所谓“务为治”,即是一种社会实践。《史记索隐》说:“六家同归于正,然所从之道殊涂,学或有传习省察,或有不省者耳。”“正”者“政”也,也就是“务为治”。从今天来说,就是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传统的学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