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

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

ID:11633842

大小:35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3

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_第1页
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_第2页
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_第3页
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_第4页
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中考知识专题三知法守法依法自护考点解析考点一:法律的含义及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它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制定或认可法律。第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第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也就是说,所有公民,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无一例外。考点二: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

2、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一般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考点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人们享受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即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不但具有制裁功能,还具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这种保护功能是通过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的途径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考点四:违法行为及其种类凡是不履行法

3、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法律,可以将他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违法行政管理法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的危害性小,因而称他们为一般违法行为。但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考点五:道德水平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难免违纪违法,甚至会引发犯罪。我们要维护自尊、

4、培养自信、实现自立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规则,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考点六: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理解是非善恶的标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伙伴的压力而做错误的事,并且敢于对其他人做的错事提出反对意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考点七:犯罪及其特征犯罪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

5、是一种触犯刑法处罚的行为。刑法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后果。考点八: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及给我们的启示1.区别:⑴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而犯罪的情节较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⑵)触犯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⑶处罚的方法不同。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由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制裁,而犯罪行为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2.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

6、反了法律、法规,都应受到法律制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3.启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远离各种不良诱惑,依法自律等。考点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有关规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家长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所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

7、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所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具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矫治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考点十:区分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在现实生活中,既有美好的事物吸引着我们,激励我们通过正当的

8、途径和不懈的努力去追求真善美,又有一些诱惑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百害而无一利,如黄赌毒等。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较低,社会阅历较浅,辨别是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