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

ID:11725311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3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_第1页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_第2页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_第3页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_第4页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探讨摘要:新的历史时期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师的崭新课题。本文对“以人为本”理念、中学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实施主体性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中学主体性德育建构的理念、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关键字:以人为本;中学生;主体性德育一“以人为本”与中学主体性德育的一般界定(一)“以人为本”与中学生主体性德育1.“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理论渊源,他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

2、发展确立为哲学的理论目标并明确表现出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至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基本建立。“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坚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切实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它是对人的个性化的尊重。学生是具体的人,从观察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性内涵入手,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正面、健康的引导,从而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化人格品质。2.中学主体性德育的内涵笔者认为所谓中学生主体性德育,即是教师主体根据社会要求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

3、织各种德育活动,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的交流和对话等形式,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体意识,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二)“以人为本”与中学主体性德育的相关性分析1.“以人为本”是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中学德育德育工作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德育的出发点和理念到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中学德育的理念理所当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中学主体性德育设计应打破以前过多强调政治功能的做法,其确立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坚持‘以人为本’既是德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德育

4、的最终归宿。”种海峰.以人为本视阈中的互主体性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2)2.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是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目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只有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道德中形成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思想道德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以人为本”作为现代德育的价值思想,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重视培养德育对象的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因此,中学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目标与“以人为本”理念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强调是一致的。二、“以人为本”理念下中学主体性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中学主体性德育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1.马

5、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马克思所说的理想社会中,“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主体性教育的理论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从国外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与“发现法”原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等,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民主

6、化和个性化。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80年代初,开始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探索时期。90年代,一部分学者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二)实施中学主体性德育的现实依据1.市场经济呼唤主体性德育市场经济激发和唤醒了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他们的思维更多地体现出独立性、创新性。但是,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贪污腐败等现象,必然会在客观上削弱、动摇一些中学生的信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学德育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德育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

7、主体性,增强学生自觉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2.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施主体性德育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对中学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等多项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和谐融入自然、社会,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三、中学生主体性德育实施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一)中学主体性德育实施的现状1.德育方式转为以学生为本,但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主体性德育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后,在德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忽视学生自我教育的现象,例如:个别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教学工具,但只

8、是摆设,教与学的实质并未改变;有的教育者讲的十分生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