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看法

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看法

ID:11748307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看法_第1页
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看法_第2页
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看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初高中衔接部分数学教学的一点看法管培祥开始高中的课程已经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在三周多一点的时间里,我们的教学工作主要重心在于初高中数学学习上的衔接知识。教学重点主要以一中自主编写的导学案为核心,涵盖数与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以及韦达定理、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二次函数相关内容、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等几个方面。在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中,对这部分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整理如下:首先,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我认为在开学之初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非常的必要。第一,这部分的知识点属于初中

2、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在高中阶段常用的初中知识。在开学之初,学生对学校、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不熟的情况下,采用半复习,半加深的方式进行的初高中衔接十分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并且在熟悉的知识中逐步适应新的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相对容易一些。第二,这部分的学习可以有效拉平学生在初中时遗留的一些问题。很显然的,在中考中,进入一中的孩子们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最高和最低分之间有接近70分的巨大分差,显然在初中整体知识比较简单的情况下,70分的分差可能意味着两个孩子处于完全不同的学习层面上,因此,在开学之初进行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知识,一方面可

3、以帮助那些处于后面的同学回顾一下初中的知识,同时,相当部分有难度的题目也可以帮助成绩比较出色的同学迅速在建立起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信息和积极探索的欲望,可谓双赢。从整体效果而言,在我任教的两个班里面,就出现了有默认核心的几个讨论小组,每每有一些题目出现障碍的时候,一些同学会不自觉的围绕到固定几个同学的周围共同探讨问题,而他们探讨的欲望,显然是从这些知识本身是他们学过的知识,他们能从中发现一些东西的感觉中慢慢培养出来的,这种探讨的欲望势必会对其后续学习产生非常好的影响。第三,初高中衔接的内容把握需要适度,不能把初高中衔接内容做成初中知

4、识总复习,也不可把它搞成初中数学竞赛培训,显然,这两者都不是做初高中衔接内容的目的。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找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方法和信念,在熟悉的知识中让他们发现原来很多新的东西就是在原有的东西上面稍作改动而得来的,一些过于巧妙新奇的方法,个人认为不应当被放入到初高中衔接部分的内容中。第四,初高中衔接部分的知识体系选择以对后续高中内容有所帮助的东西为主,主要针对服务于后续高中数学学习的目的,进行有效的组织筛选,选出来的题目要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其中获取养分。在以上的几个方面,我们一中独立编写成册的导学案都做得十

5、分出色,从而使得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获得了非常多的便利。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以及在这段时间中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警示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特此总结如下:1很多时候过高估计学生的初中知识,产生过多次跳步后学生产生大面困惑的情况,在初期的几节课中,应当尽可能放慢一些,把步骤尽可能的详细一些,先领着学生走一段路,然后再放开手,让他们去跑……2导学案中很多题目的设计都含有非常重要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不必要强调所有的内容和方法,可适当只重点讲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让学生慢慢体会,毕竟一下灌下

6、太多的东西会导致学生的困惑感大大增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妨采用对一种类型的题目,多选几道,逐个拆分出各个要点,让学生逐一体会的方法,可能会更加有效。但是应注意对内容整体的把握,不宜把题目彻底拆分成好几个,应当有拆分,理解,再理解,合并的一个过程。3教学选择中应当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把问题集中到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纳这些东西,而不是告诉他们都有哪些东西。比如在讲解高次不等式的求解的时候,利用穿根法求解的方法要讲解原因,否则学生容易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因为不理解而造成的显著问题,如忽略x系数的正负,对求取各因式的根无法处理,

7、对重根不予考虑等方面。以上是些许心得,聊供后续学习批评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