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丧葬习俗举隅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

ID:11782052

大小:7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4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_第1页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_第2页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_第3页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_第4页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丧葬习俗举隅(上)张邦炜在宋代的各种丧葬习俗中,良俗、陋俗兼而有之。当时盛行的火葬,便是一大良俗。至于陋俗,则以避回煞、看风水、烧纸钱、做道场四种最具代表性。本文拟对这四种习俗及其盛行原因作些剖析。一、避回煞回煞又称丧煞或归煞。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其魂气将于固定的日子归家,到时有凶煞出现,危及家人,一定要举家躲避。这一陋俗并非自古而然。南宋俞文豹《吹剑录全编》四录称:避煞之说,不知出于何时?他从唐代吕才《百忌历》中发现有所谓《丧煞损害法》,此后“世俗相承,至期必避之”。其实,这一陋俗已见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上《风操篇》:偏傍之书,死

2、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燃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颜氏赓即加以痛斥: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宋代避煞之风遍及各地,经济最为发达、文化程度最高的江浙地区尤其盛行。南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19《韩氏放鬼》称:江浙之俗信巫鬼,相传人死则其魄复还,以其日测之,某日当至,则尽室出避于外,名为避煞。命壮仆或僧守其庐,布灰于地,明日视其迹,云受生为人为异物矣。临安府作为南宋的“首善之地”,此风居然不减于外地。每当所谓回煞之日,“京城乃倾家出避”。“而俗师以人死日推算,如子日死,则损子午卯

3、生人。”于是“虽孝子亦避,甚至妇女皆不敢向前”,[1]演出了一幕幕儿子躲父亲、妻子躲丈夫的闹剧。回煞纯属迷信,已被事实戳穿,当时人曾有记述。以下两件事,即是其例证。例一:在波阳(江西波阳县),韩氏家族有位妇女死去,回煞之日,举家逃避,请了个名叫宗达的僧人留宿家中。夜半,“房中有声呜呜然,久之渐厉”。宗达不免心中恐惧,只顾念经“至数十过”。天快亮,韩氏子弟归来,得知此情,与宗达一道,“执仗而入”。但见一物,长约四尺,“首带一瓮,直来触人”。宗达举仗便打,“瓮即破,乃一犬呦然而出”。原来,韩氏子弟离家关门前,这只狗已潜入房中,见瓮中有糠,“伸首※之

4、,不能出,故戴而号呼耳。”宗达亲身经历此事,才对“疑心生暗鬼”这句谚语有所领悟。[2]例二:在绍兴(今属浙江),有个赵希棼,以“不避煞”而闻名。他从两个方面对避煞之说提出质疑:从在世的儿子方面看,“安有执亲之丧,欲全身远害而扃灵柩于空屋之下”;从去世的父亲方面看,“又岂有人父而害其子者”。此说不近情理,显而易见。何况举家避煞之日正是歹徒行窃之时,以致“金银珠宝之类皆为所窃”。赵希棼根本不相信回煞之说,他在父亲死后的回煞之日,“乃独卧苫块中”,结果“终夕帖然无事”。俞文豹对赵希棼称赞备至,认为改变回煞陋习,长辈责任重大。他说:此惟老成经历,平时以

5、此诏其子弟,庶几临时不为俗师所惑。[3]二、烧纸钱纸钱有寓钱、冥钱、冥财、楮钱、纸镪、钱纸等多种称呼,指烧给死者或鬼神的钱形纸片,来源于汉代的瘗钱。《新唐书》卷109《王玙传》称:汉以来葬丧皆有瘗钱,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玙乃用之。汉代丧家埋钱于坟内,目的是供死者所用。《汉书》卷59《张汤传》载:“盗发孝文园瘗钱。”如淳解释道:瘞,埋也。埋錢於園陵,以送死也。直到南朝时期,仍有坟内埋实钱的习俗。《南史》卷76《吴苞传附僧巖传》载,僧巖临死前,对其弟子说:吾今夕当死,壶中大钱一千,以通九泉之路,腊烛一挺,以照七尺之尸。以纸钱代替实钱,始

6、于何时?有始于五代、始于唐代、始于魏晋三种不同的说法。欧阳修《新五代史》卷17《晋家人传·论》将“寒食野祭而焚纸钱”作为五代“礼乐崩壊”的主要例证之一。南宋曽三异《同话録·纸钱》断言:纸钱起自唐时。唐代封演则称: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于匹庶,通行之矣。[4]在这三种说法中,以纸钱始于魏晋、盛行于唐代之说比较可信。唐代张籍《北邙行》诗曰: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5]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6]这些都是唐代民间烧纸钱较普遍的例证。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仍将烧纸钱视为不合礼法,“习礼者羞之”。[7]

7、宋代烧纸钱之风更盛,这类记载在《夷坚志》中便不少。如丙志卷11《施三嫂》载,梧州(今属广西)州民张元中为死去的施三嫂“买纸钱一束,焚于津湖桥下”。丁志卷卷5《灵泉鬼魋》载,建阳(福建建阳县)王田功的田仆“共买纸钱焚之”,以祭鬼。支甲卷4《项明妻》载,余干(江西余干县)山民项明为其亡妻胡氏,“焚纸镪数百束”。支志景卷2《孔雀逐疠鬼》载,宜黄(江西宜黄县)人邹智明为疠鬼“买楮币,聚焚于庭”。在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李翠莲说:沙板棺材罗木底,公婆与我烧钱纸。反映了民间烧纸钱风气之盛。为了适应民间的这一需求,当时出现了“凿钱为业”[8]的工商业者

8、。纸钱还只是纸明器中的一种,此外还有纸碗、纸碟、纸瓶、纸盂、纸马之类。因此,南宋赵彦卫说:(明器)今之以纸为之,谓之冥器,钱曰冥财。[9]在北宋的开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