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

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

ID:11808099

大小:3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4

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_第1页
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_第2页
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_第3页
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_第4页
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2011年第4期第21卷总第94期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RailwayPoliceCollege2011No.4Vo1.21Serial94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张玉洁(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中国古代复仇有其坚实的制度理由和思想基础,从先秦即盛,但其对国家秩序亦有冲击,因而统治者少有明许明禁者,更多的是通过制度设计予以限制以化解冲突,这对我国现阶段司法处理情理法的冲突有值得借鉴之处.关键词:古代法律;复仇;情理法中图分类号:D921文

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92(2011)04—0067一O5复仇之风古已有之,勾践卧薪尝胆,荆轲刺秦王,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等等,数不胜数.复仇,与爱情一样,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这一主题或许正因为它所反映的个人情感与社会秩序,情理与法的纠葛与冲突而一直备受关注.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来窥视传统社会对情理法冲突的调和,也许能够为我们今天司法审判中的难题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一,中国古代复仇之风与法律态度(一)先秦时期《礼记?曲礼上》教导:"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l1《大戴礼记》云:"父母之雠不与

3、共生,兄弟之雠不与聚国,朋友之雠不与聚乡,族人之雠不与聚邻."'2先师孔子也赞同复仇,《礼记?檀弓上》记载:"子夏问于孑L子日: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日:寝苦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日:请问居从父兄弟之仇,如之何?日: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日:诸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日: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配其后."_3《公羊传》云:"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_4_''九世犹可复仇乎?虽百世可也."_5J''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复仇不除害.朋友相卫而不相迥,古之

4、道也."l6丝毫不掩饰对复仇的赞赏和倡导.春秋战国时期,复仇之风盛行,日本的穗积陈重在他的《复仇与法律》中认为,先秦是复仇的公开时代;但至今未发现有明确允许或规制复仇的法律,典籍中也未能发现因复仇而受到制裁的记载.正如韩愈所说:"伏以子复父仇,见于《春秋》,见于《礼记》,又见于《周官》,又见于诸子史,不可胜数,未有非而罪之者也."_8在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法制之时,起到行为规则与伦理教化作用的依然是礼.尽管此时礼崩乐坏,然而礼之所以受到冲击是由于国家一统与家族各自为政之间的矛盾,因而受到挑战的基本上限于君臣之礼,人们心中基本的礼的思想并

5、未改变,复仇是允许的,更是礼所极力提倡的.(二)秦之后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适合交往稀少的小农社会的周礼逐渐没落,适合帝国之道的法家思想占据上风.采纳法家治国思想的秦脱颖而出,一统天下.李悝的《法经》即是以法家的"一断于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为主导思想的:秦帝国的王侯将相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复仇也并不是可得宽宥的特殊条款.然而,虽然国家法律禁止私相复仇,但民收稿日期:2011—04—28作者简介:张玉洁,女,山西长治人,山东大学法学院2009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67?张玉洁:从古代法律对复仇的态度看情理法的冲突与调和间习俗哪

6、里会跟随法律朝夕变化,复仇之风仍盛,法《唐律》禁止双方当事人私下和解,《唐律疏议?贼律的制裁无法抵挡人们为亲复仇,追求忠,孝,节,义盗律》"亲属为人杀私和"条规定:"诸祖父母,父母的脚步.及夫为人所杀,私和者流二千里;期亲,徒二年半;大汉朝对复仇的态度则几经转折.汉初《九章功以下,递减一等.受财重者,各准盗论.虽不私律》仿秦《法经》,主导思想上禁止复仇.此时汉律和,知杀期以上亲,以三十日不告者,各减二等."以未明确允许或禁止复仇,但已有禁止复仇的令.东此间接地强调"仇必复".同时还规定了"移乡"制汉光武帝时,议郎给事中桓谭在上书痛陈复仇

7、的诸度,默许了复仇的存在.多弊端之后提出:"今宜申明旧令,若已伏官诛而私《宋刑统》是我国现存封建法典中唯一明确提相伤杀者,虽一身逃亡,皆徙家属于边,其相伤者,加到"复仇"二字的法律.《宋刑统?斗讼律?祖父母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如此,则仇怨自解,盗贼息父母为人殴击子孙却殴击门》附有名为"复仇"的臣矣."l9桓谭的言论表明,汉代复仇之风仍盛,虽然等起请条,其内容非常简单:"如有复祖父母,父母此前已经存在有关禁止私相复仇的令,仍不能有效之仇者,请令今后具案,奏取敕裁."宋朝也并未遏制.汉代的科举制度使得儒学思想正当地渗透到对复仇采取明确态度

8、,而是予以程序上的特别安排,司法领域,作为官吏审判案件的儒生,便在司法审判由上级官员进行处理.中推广用儒家经典着作《春秋公羊传》等来解释法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一个明确允许复律,"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