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法律风险高发领域案例之二董事会的“革命”与“反革命”

民企法律风险高发领域案例之二董事会的“革命”与“反革命”

ID:1185539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民企法律风险高发领域案例之二董事会的“革命”与“反革命”_第1页
民企法律风险高发领域案例之二董事会的“革命”与“反革命”_第2页
民企法律风险高发领域案例之二董事会的“革命”与“反革命”_第3页
资源描述:

《民企法律风险高发领域案例之二董事会的“革命”与“反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商业评论》杂志民企法律风险高发领域案例之2民企公众化、股权分散化是大势所趋。但随着股东的增加,特别是小股东的增多,就会出现股东的权利意识表面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复杂化的情况。如果不能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很容易导致公司管理的“无政府化”。董事会的“革命”与“反革命”引子一个公司内部居然出现了两个水火不容的董事会,原因何在?公司原董事会6名成员为何悉数被关进监狱?案情回放罢免董事长2004年的国庆节,芜湖巨龙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张俊过得确实窝火。因为那期间,他不但未能迫使董事会通过新的投资议案,反而被董事会“逼宫”,把自己给罢免了。

2、更加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紧接着到来的竟然是牢狱之灾。事情得从那次投资谈起。2004年国庆节期间,张俊通知公司的5名董事开会,说是在新疆伊宁县城中心有一块50多亩的地可以开发,利润很大,希望说服董事会同意他的意见去投资。董事们当即对他的想法表示了怀疑。为了达到迫使董事会让步的目的,张俊亮出了杀手锏:他持有公司51%的股份,即使董事会不同意,他也要这么做。张俊没有想到的是其他几名董事早就对他有所怀疑了,有董事听说他在新疆私自开了一家公司,开始实施严厉的反击措施——“政变”!2004年10月8日,国庆节刚过完,公司董事会的5名董事突然罢免了张俊的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并

3、决定由董事张建国、赵宗谱暂时分别行使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权。具体的罢免理由是:张俊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未能尽到《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赋予其应履行的职责,造成公司管理混乱,股东和员工人心涣散,财务信息也未能公开,致使董事和绝大多数股东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知情权。关于张俊挪用公司资金用于新疆项目的传闻也很快得到了证实。董事们经调查发现,张俊在伊宁注册了天龙置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其中张俊出资153万元,在巨龙公司担任监事的张娟玖出资30万元(后者也是天龙公司董事)。董事会迅速向公安机关进行了举报。2004年11月,张俊因涉嫌挪用公司

4、巨额资金被立案侦查。同月,董事会和公司股东向公安机关提交了要求审计的报告。最终,审计报告表明,张俊挪用公司资金230万元。两个“中央”2004年12月20日,被立案调查的张俊委托公司拆迁部经理邢昌盛主持公司日常工作。同日,有4名董事针锋相对,以董事会名义发表声明,宣布张俊的授权委托无效,属非法委托。此时,恰好原董事会任期已届三年。张俊、邢昌盛等人便以公司的名义组织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上,张俊仍被选为董事长,邢昌盛仍任总经理,并在报上发了通告。不久,张俊退出,邢昌盛接任董事长,公司行政人事部原副经理许杲星出任总经理。《中国商业评论》杂志对于张俊的以守为攻,4名

5、董事和其他24名股东联名以公司的名义登报发表“严正声明”,宣布选举无效。不久,张建国等4名董事组织召开股东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包括原4名董事在内的7人组成的董事会,张建国为董事长,查波任总经理,并在报上发了通告。随后,董事会向芜湖市工商局提出了变更法定代表人的申请,但工商局迟迟未做出回应。至此,公司出现了两个水火不容的董事会,而且都以公司名义行事。同时,在召开董事会之前,张建国等4名董事还以公司的名义将张俊、邢昌盛、许杲星3人告上法庭,要求三被告立即停止以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其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一切活动,立即交还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印章、营业执照等文件。但就在

6、他们采取法律行动的时候,执法机关也找上了他们。2005年5月24日,张建国等四人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取保候审。原来,在2004年9月,张俊主持董事会,6名董事按出资比例以分红的名义将公司的185万元分了。此事未经股东大会通过,其他股东也不知晓。而本来股东大会定的是3年不分红。而在此前一天,一直取保候审的张俊被检察院批捕,原董事会中的另一名董事也因涉嫌挪用公款而被批捕。至此,公司原董事会6名成员悉数因涉嫌犯罪而被采取强制措施。无视《公司法》按理说巨龙公司改制成股份制企业了,股份也界定到个人了,与民企无异,应该解决了产权不清的问题了,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混乱的局面呢?小

7、股东们的看法道出了问题的实质:这是公司领导层无视《公司法》,没有构建合适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管理混乱所致。在他们看来,公司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基本形同虚设,内部的制约机制基本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开股东会,没有分红,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体现,经营状况两眼一抹黑,更别说参与决策了。2002年5月,众多的小股东曾找到张俊要求财务公开,遭到拒绝,引发冲突,小股东们还被警察带到派出所讯问。此事虽然过去了,但公司内部的矛盾并没有平息,潜藏的危机只是初露端倪。比如,董事和监事的变动问题,有一个董事在公司成立不久就退出了,但公司既没开股东会补选,也没报工商局备案。再比如,退

8、股和转股的操作,在公司成立时的45名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