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

ID:12002804

大小:158.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7-15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_第1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_第2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_第3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_第4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船屠农20o4~··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i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内容提要:正如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面临转型的重要关口一样,中国的宏观经济理论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宏观态势分析中两个不同思路即规范性宏观分析思路和宏观问题感受性分析思路的比较,发现规范性宏观分析虽然权威和简明,但是在诊断中国宏观问题时缺乏准确性;宏观问题感受性分析虽然准确全面,但是缺乏学术性提炼。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为了承担起向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思想基础这一基本任务,必须寻找

2、宏观经济中真正具有典型化的事实,分析这些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影响,进而重新梳理中国宏观经济关系,重建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体系。关键词: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政策近两年来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以及宏观调控措施是否恰当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在宏观分析思路上的分歧。国内对于经济热点问题的分析,总是有各方面的人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在一个处于转型和开放的经济社会中无可非议。但是对于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学术界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则是值得我们高度

3、重视的。一、当前宏观态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分析中两种对立的观点在具有学院派色彩的规范性宏观经济分析看来,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没有经济过热的状况,也不需要出台特别的宏观调控措施。如果出台紧缩性的宏观措施,反而可能打击正在开始的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这是因为,从规范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来看,3%~4%以内的通货膨胀率是经济中的正常现象;5%以下的失业率可以算为劳动力正常流动需要和自愿选择的“自然失业率”;9%~10%的经济增长率是符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较长时间里增长趋势的“潜在增长率”;与这种潜在增长率相一致的投资率可以达到40%;投

4、资增长率可以达到25%;消费增长率可以达到15%;净出口增长率可以达到20%;以及贷款余额增长率可以达到20%;广义货币增长率可以达到20%左右。这些,都属于正常范围。这些正常值通常又称为“l临界点”或“警戒线”,是规范宏观经济学在分析中用来衡量经济是否“过热”或“过冷”的标准。那么,2003年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都处于这些经济不过热的范围之内(除投资增长率和投资率稍高以外),有些指标还显示经济有一些过冷现象。如,2003年:GDP增长率为9.1%;物价指数CPI为1.2%,PPI为2.3%,投资品价格上升2.2%;登

5、记失业率为4.3%,新增就业859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投资积累率43%;最终消费增长*本文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学科重点建设项目,社科院重大课题(B类)“就业优先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研究”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核心就业扩展与中国就业模式转型”(批准号o3mtoos)所提供的资助。69维普资讯//.cqvip4>>王诚: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7.5%;净出口增长为一23%,进出口总额增长37.1%;贷款余额增长21.1%;广义货币增长19.6%。所以,从这些指标不能得出经济有过热症状的结论。由此

6、可以推论,在2004年度采取控制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是不恰当的。经济没有过热主要表现在,消费物价不高(除局部性的粮食和食品价格上升外),资金不紧张,劳动力不紧张,产能不紧张。另一方面,主要具有经济政策决策考虑背景或对策性分析特征的宏观分析思路,则提出迥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宏观经济中已经出现“过热”,需要采取果断的宏观调控措施制止经济中过热的势头,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协调地健康发展。这种思路判定宏观经济存在“过热”的依据是:1、某些行业的投资出现超速增长,带动全社会投资过快增长。虽然2003年的全社会投资增长

7、26.7%,其过快的势头还不猛,但是水泥投资增长121.9%,钢铁投资增长96.6%,电解铝投资增长92.9%,轿车投资增长87%。全社会投资率也从2000年的36.4%增长到2003年的42.7%。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速度最快的房地产投资(29.7%)和其次的基本建设投资(28.7%),都超过了技术更新改造投资(25.1%)。因此,正是连年的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2000年以来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而更新改造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的速度仅在10%左右),加上汽车业的大幅增长(近两年为37%左右的增长,其中轿车的增长更

8、达到55%和85%),带动了以上原材料生产和投资的过快增长。作为2003年过热影响的结果,2004年一季度的全社会投资增长达43%。2、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攀升。如钢材及相关产品价格在2004年初升幅为20%~30%。有色金属的价格升幅也在15%左右。原材料产品的平均价格上升为7%。物价水平从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的传递,从局部过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