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

ID:1201878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诊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检查符合率71.76%,超声诊断正确率78.82%,妇检与超声的协同诊断正确率83.53%。46例(54.12%)行子宫全切除术,37例(43.53%)行子宫次全切术。结论:子宫腺肌病漏误诊率比较高,提高术前诊断率,需结合患者病史、分析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超声资料等。【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诊断;治疗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多发病及常见病,目前在临床诊断上还存在着漏误诊率较高的问题。因此,探讨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对此病治

2、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85例,均为我院2007年9月~2009年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3.2±4.9)岁。其中40~49岁的患者55例(64.68%)。均为已婚者,2例为原发不孕,83例有妊娠史(97.65%)。64例(75.29%)孕次≥2次,81例(95.29%)有分娩史,21例(24.71%)产次≥2次。63例(74.12%)有宫腔操作史,其中55例(64.71%)有人工流

3、产史。1.2症状与体征:61例(71.76%)有渐进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51例(60%)有月经异常,其中37例(43.53%)月经增多,22例(25.88%)经期延长,8例(9.41%)周期缩短,3例(3.53%)周期紊乱,15例(17.65%)阴道不规则流血。79例(92.94%)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其中58例(68.24%)均匀增大,19例(22.35%)不规则增大,5例(5.88%)子宫正常大小,28例(32.94%)有宫体压痛。1.3诊断:妇科检查符合诊断者61例(71.76%),漏诊、误诊24例(28.24%)。超声诊断正确67例(78.8

4、2%),漏诊、误诊18例(21.18%),其中漏诊7例,误诊9例。妇检与超声的协同诊断正确为71例(83.53%),漏诊、误诊14例(16.47%)。1.4治疗:子宫切除术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本组有46例(54.12%)行子宫全切除术,37例(43.53%)行子宫次全切术,1例(1.18%)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例(1.18%)行子宫腺肌瘤核除术。2讨论2.1病因分析: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和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临床资料显示,子宫腺肌病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多次妊娠、分娩和宫腔操作。因此,多次妊娠、分娩、宫腔操作和子宫体手术可能是促发本

5、病的关键因素。此外,相关大量的资料显示,雌激素的异常升高导致子宫内膜的增生,可引起腺肌症的发生[1]。本组资料患者年龄40~49岁占64.68%,此年龄阶段的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是不稳定的,代偿性雌激素处于升高阶段,在己有子宫壁的创伤或感染基础上,持续高雌激素的刺激破坏了子宫内膜基底层抵制内膜向肌层内生长作用,故而易促使子宫腺肌病的发生[2]。本组资料中合并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占相当的比例,而且这些变化均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因此,笔者支持本病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这一观点。2.2诊断方法:子宫腺肌病的术前诊断国内主要依靠病史、妇科

6、检查及超声,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前诊断率较低,约为51.4%左右[3]。本研究中妇科检查符合率71.76%,超声诊断正确率78.82%,妇检与超声的协同诊断正确率83.53%。对本病诊断有价值的因素主要如下:①病史:多次妊娠、分娩及宫腔操作史的患者应视为子宫腺肌病的高危因素,宫体手术是本病的-个参考指标。②年龄:40~49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③体征:子宫均匀增大,≤孕8周大小,有宫体压痛。④症状。"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之一。⑤超声:子宫肌层增厚、肌层散在短线、宫腔线移位、肌层回声不均等。2.3漏误诊原因分析:①围绝

7、经期女性,以月经紊乱为主诉,子宫稍大或正常,无压痛,超声提示子宫声像正常,因而被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②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发病年龄相近,都有月经紊乱或月经增多、子宫增大变硬等临床特点,且都是妇科常见病,特别是超声下较难区分有腺肌结节,临床上一般的处理原则均行手术切除,故而不易辨别。③子宫正常大小,附件区增厚,压痛明显,仅考虑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漏诊子宫腺肌病。④子宫稍大或正常大小,下腹痛与月经无关,容易被误诊为盆腔炎症包块。⑤临床上不应满足于单一诊断,应充分考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2.4治疗:子宫腺肌病多发于

8、已生育妇女,药物治疗方面效果差,因此,主要治疗方法仍以手术切除子宫最有效及常用。由于临床上的漏诊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