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ID:12024127

大小:6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5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_第1页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_第2页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_第3页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_第4页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课例撰写:丁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一、教学背景说明(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相关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依据课标要求,我认为本节教学内容从知识层面上看:包括区域农业条件分析、区域农业布局特征,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四部分,而且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从能力培养上看:既有资料图表分析能力,又有综合归纳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学生在案例比较分析、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

2、展的思想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本节课着重设计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在第一课时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农业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必修三是在必修一、二基础上,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让学生把所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两个维度,分析农业发展、工业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本节教材运用必修二有关农业区位理论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一个侧面来探讨区

3、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下图)-9-影响教材的设计思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源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两者的和谐发展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线。本节课内容包含:一是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二是区域发展方向与策略分析。我在教学设计中着力体现地理学空间观念、综合联系的观念、因地制宜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学的核心价值观。(二)学生情况分析已有知识与能力: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具备初步的东北区域地理背景知识;在

4、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修二学习了农业区位的基本理论;必修三第一节了解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二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资料的分析能力、图表分析的能力。存在困难及问题:缺乏详细的区域的自然环境背景知识,缺乏有关农业生产的基本生活体验;尤其是如何针对具体的农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困难。何解决问题的设想:依托三江平原的案例进行分析,补充具体区域的背景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情况,分析归纳存在问题。通过案例讨论感受农业发展的解决办法。(三)教学准备确定案例研究的具体区域---三江

5、平原,查找合适的案例---抚远县,查阅文字资料、数据、绘制图表。二、教学内容与方法说明(一)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2.通过对三江平原的案例分析,说出东北平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3.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及抚远县的案例解剖,能够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分析方法,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逐步树立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2.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三)教

6、学手段与方法1.教学手段-9-多媒体辅助教学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三、教学过程说明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布局特征,引出问题。资料分析,落实重点。案例研讨,突破难点。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引子: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资料1:东北农业分布图资料2: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突破万亿斤大关,其中松嫩和三江大平原贡献最大,产粮达900亿斤,所提供商品粮超过660亿斤。但是在辉煌背后却潜在许多问题。导入新课:东北农业分布图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分析了东北农业区分布形成的条件和布局特点。本节课我们将以三江平原为例深入探讨东北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设计意图:承

7、上启下、落实区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题。学习新知识:环节一:探究三江平原农业发展问题资料呈现:资料一: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在初垦时,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9-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资料二:资料三: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图文资料信息展开讨论问题1:三江平原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三江平原旱涝灾害从1949年—2007年发生了怎样变

8、化?原因是什么?问题3:概括目前制约三江平原农业发展的问题有哪些?设计意图: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形成问题链,问题链引领思维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解读信息的能力,体现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