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讲课稿--语文

模拟讲课稿--语文

ID:12043674

大小:33.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模拟讲课稿--语文_第1页
模拟讲课稿--语文_第2页
模拟讲课稿--语文_第3页
模拟讲课稿--语文_第4页
模拟讲课稿--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拟讲课稿--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模拟讲课稿《海棠花》(详细)(2010-11-2910:07:52)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教育教学一、导入:   智者勇,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  这是一段颁奖词,说的是?对,季羡林!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海棠花》。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读的过程中注意标注好段落序号,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全文共9段,你看标注对了吗?注意大屏幕上的字音和字型

2、  如果将文章分为两部分,你怎么划分?   文本开头,盛开在异域的一团海棠花,成了回忆的触媒,牵出了作者儿时与海棠花初识的记忆。1-4段写在国内与海棠花的渊源,抒发爱恋家乡之热情;5-9写德国哥廷根小城的海棠花,抒发思念祖国之乡思。三、细读文章   以“海棠花”为题,为海棠立文,也是为情感做窠。花事即人事,触物伤怀。然而作者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真的与海棠花无缘吗?有同学说有缘,因为是海棠花勾起了我的思乡情。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大声朗读7、8段,看这两段都包含了哪些情感?  刚才有同学说痛苦,仅仅有痛苦吗?  是啊,痛苦有

3、之,爱惜有之,欣赏有之。令人感到痛苦,是因为身在异乡,长年不回;爱惜和欣赏这一点儿乡思,是因为自己不是漂浮无根的水草,自己有国有家。“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一句,蕴含着骄傲和自豪,也饱含着无尽的思恋和牵挂,亦有一份不能回国的无奈和自责。“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足见思之切,感之深。“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一句,点出了作为一名游子的担当,作者急切地想回到祖国,拯救祖国的苦难。最后所有这些情与思,都化作了一句感激,感激海棠花把祖国召唤到了眼前身边。  那为什么说与海棠“无缘”呢?第2段:海棠花就

4、在自己的院子里,平日里可能因为熟视,也便无睹。一写与海棠花无缘。第3段:在北京,主观上自己很少有福气“作赏花的韵事”,虽到中山公园看过芍药,到颐和园看过玉兰,到崇效寺看过牡丹,“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客观上受到北京气候条件的影响,北京的春天短,很少能看到海棠。二写与海棠无缘。第4段:北京看不到也就作罢,夏天回故乡,看到的仅仅是密密层层的海棠树叶,又没有见此前团团滚滚的海棠花。三写与海棠花的无缘。虽与海棠花无缘,作者却深情地回忆在树下的情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读这文字(或师读),其他同学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在家乡的夜晚,在海棠树下乘凉,入睡,

5、半夜被落在海棠叶上的雨滴声弄醒,描绘出一幅恬淡、静美的家乡夏夜小憩图,静中有动,动中生趣。可以想见,作者在异域人家的园子下驻足而“梦”的情景,家乡的一切如形目前,尽入眼底,就连那灰色天空下、星光微照中的夜晚也是那么地摄人魂魄。作者说:“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了家乡,来到德国”最初的异乡有没有海棠花?对,有的,只是作者生活在德国的花城哥廷根,花多,但因为叫不出名字,也就不分花种,自然也不去留意海棠花。这就为写与海棠花“看似无缘实则有缘”蓄足了势。原来,作者之于海棠花,不是无缘,而是有缘。缘分何在呢?缘分在于作者突遇海棠花,心动不已,马上联想起家乡的海棠花,思乡之情被点燃,随之

6、便扩大,郁结,诸般情愫纷至,各种思想沓来。当我再去看它的时候,“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有同学抓住“心情”一词思考,这很好,那作者此刻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补充背景知识: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四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他一边在高斯—韦伯楼梵文研究所担任教员,一边在汉学研究所给德国学生上点儿课。《海棠花》开头说到的到研究所去的路上,便是指到高斯—韦伯楼梵文研究所的路上。作者在第5段中反复强调“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自省,

7、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一句,即希望回到祖国,好好过日子,好好地研究学问,但现实的状况是好好过日子是“不能够”的。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而回去的那个国正值国民党统治、汪伪政权时期,也不是作者真正想要的,自己最终还得要呆在异邦。但长期“去国”,怎能不“怀乡”呢? 写“无缘”是为写“有缘”蓄势而“有缘”正是与国家“无缘”的感伤“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