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ID:12056872

大小:13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5

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课题摘要针对我国粮食产需矛盾突出、粮食缺口不断增大、资源紧缺对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剧、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形势严峻等问题,课题立足近期、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强化创新。以实现水稻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为目标,组织我省农业科研院校和推广部门的科技力量,在湘北、湘中、湘南三大稻作生态区域,开展湘中双季稻高产区“双超”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湘北平湖区双季稻丰产无公害标准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湘南丘岗区水稻抗逆稳产轻简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以水稻高产、超高产新品种(组合)筛选搭配与综合集成技术示范为突

2、破口,推进常规技术升级、优势技术集成和关键技术创新,为提高我省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我省水稻生产持续增产提供综合配套实用技术和创新性技术储备。课题选择湘中的浏阳市永安镇、湘北的赫山区衡龙桥镇和湘南的耒阳市永济乡建立1万亩核心试验区;在浏阳、赫山、耒阳、湘乡、醴陵、汉寿、安乡、华容、冷水滩9个县(市、区)建立100万亩技术示范区;在长沙、攸县等18个县(市、区)建立1000万亩技术辐射区。核心试验区实现双季稻亩产1125公斤,亩增产稻谷25公斤。其中,每县建立超高产田50亩,双季稻产量1200公斤以上。技术示范区实现双季稻亩产达到980公

3、斤,亩增产稻谷30公斤。技术辐射区实现双季稻单产875公斤,亩增产稻谷50公斤。通过本课题的实施,5年累计增产稻谷265万吨,累计增加效益29.8亿元。建立健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双季稻丰产技术体系,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培养和锻炼一大批水稻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稻田生态环境的改善、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课题的意义和必要性22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中国国家安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对粮食

4、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湖南是中国以水稻为主体的产粮大省,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我省水稻生产中稻农增收困难、稻区自然灾害频繁、稻作保障能力不强的“三稻问题”突出,水稻生产的发展仍受到品种结构单一、单产水平不稳、总产徘徊不前、稻米品质欠佳、生产效益不高等重大技术、经济、生态问题的严重困扰,水稻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切身利益,是新形势下衡量“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实施“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

5、大力推进水稻生产的科技进步,对于调整水稻品种结构、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促进水稻产量保持高产稳产、确保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解决“三稻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1.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提高水稻综合生产力,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近3300万公顷,总产约1800亿kg,分别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30%和粮食总产的40%左右。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据多种方案预测,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2010年,总需求量达到5.4-5.8亿吨,要求粮食总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以上;2020年

6、,总需求量将达到6.5-7.0亿吨,要求粮食总产在2010年需求量的基础上再提高20%以上。而且粮食是一种国际性战略物资和人民最主要的生活资料,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国内生产为主、进口补充为辅”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粮食生产和供求平衡的主动权。因此,切实加强水稻,特别是双季稻产区高产高效、资源可持续利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和技术优化集成,推进水稻生产的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稻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对我国粮食持续安全具有极其重要保障作用。2.加强双季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是我

7、国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十五”22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期末,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吨,在2004年增产3877万吨的基础上又增产145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稻谷种植面积接近3000万公顷,比2004年增加162万公顷,增幅5.7%;稻谷总产18200万吨,比上年增长292万吨,增幅1.6%。“十五”期间,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趋于稳定,为确保“十一五”期间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一

8、是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已不可逆转,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状况;二是粮食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难以出口;三是种粮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呈增加趋势。我国粮食生产经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