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ID:12070137

大小:678.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7-15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_第1页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_第2页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_第3页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_第4页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第一节概述根据第二章的论述,由降雨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为了进行定量阐述,将这一过程概化为产流和汇流两个阶段进行讨论。实际上,在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中,产流和汇流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这里提到的所谓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并不是时间顺序含义上的前后两个阶段,仅仅是对流域径流形成过程的概化,以便根据产流和汇流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进行计算。产流阶段是指降雨经植物截留、填洼、下渗的损失过程。降雨扣除这些损失后,剩余的部分称为净雨,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量,净雨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由流域

2、降雨量推求径流量,必须具备流域产流方案。产流方案是对流域降雨径流之间关系的定量描述,可以是数学方程也可以是图表形式。产流方案的制定需充分利用实测的流域降雨、蒸发和径流资料,根据流域的产流模式,分析建立流域降雨径流之间的定量关系。汇流阶段是指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过程。由净雨推求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称为汇流计算。流域汇流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净雨经地面或地下汇入河网的过程称为坡面汇流;进入河网的水流自上游向下游运动,经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过程称为河网汇流。由净雨推求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必须具备流域汇流方案

3、。流域汇流方案是根据流域净雨计算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应根据流域雨量、流量及下垫面特征等资料条件及计算要求制定。就径流的来源而论,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是由地面径流、壤中流、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组成的,这四类径流的汇流特性是有差别的。在常规的汇流计算中,为了计算简便,常将径流概化为直接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水源。地面径流和壤中流在坡面汇流过程中经常相互交换,且相对于河网汇流,坡面汇流速度较快,几乎是直接进入河网,故可以合并考虑,称为直接径流,但在很多情况仍称为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合称为地下径流,其特点是坡面汇流速度较慢,常

4、持续数十天乃至数年之久。目前,在一些描述降雨径流的流域水文模型中,为了更确切地反映流域径流形成的过程,采用了三水源或四水源进行模拟计算。第二节流域降雨径流要素的计算一、流域降雨量(一)流域平均雨量计算实测雨量只代表雨量站所在地的点雨量,分析流域降雨径流关系需要考虑全流域平均雨量。一个流域一般会有若干个雨量站,由各站的点雨量可以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垂直平分法和等雨量线法三种。算术平均法: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且地形起伏变化不大时,可根据各站同时段观测的降雨量用算术平均法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4-1)式中——流域某时段平

5、均降雨量,mm;Pi——流域内第i个雨量站同时段降雨量,mm;n——流域内雨量站点数。垂直平分法:也称为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流域。这一方法假定流域内各处的雨量可由与之距离最近站点的雨量代表,如图4-1所示。具体做法是先用直线连接相邻雨量站,构成n-2个三角形(最好是锐角三角形),再作每个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将流域划分成n个多边形,每一多边形内均含有一个雨量站,按多边形面积为权重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4-2)式中fi——第i个雨量站所在多边形的面积,km2;F——流域面积,km2。等雨量线法: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密时,可根

6、据各站同时段雨量绘制等雨量线(见图4-2),然后推算流域平均降雨量(4-3)式中fj——相邻两条等雨量线间的面积,km2;Pj——相应面积fi上的平均雨深,一般采用相邻两条等雨量线的平均值,mm;m——分块面积数。图4-1垂直平分法图4-2等雨量线法(二)雨量过程线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为降雨强度过程线,通常以时段平均雨强为纵坐标,降雨时程为横坐标的柱状图表示,如图4-3。如果以时段雨量为纵坐标,则称为雨量过程线,也称为雨量直方图。累积雨量过程线:自降雨开始起至各时刻降雨量的累积值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为累积雨量过程线

7、,如图4-4。图4-3雨量过程线图4-4累积雨量过程线由降雨强度过程线转换成累积雨量的公式为:;(4-4)式中Pj——至第j时段末的累计雨量,mm;ik——第k时段的降雨强度,mm/h;△t——时段长度,h反之,根据累积雨量推求时段降雨强度的公式为:(4-5)二、径流量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线除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以外,往往还包括前期降雨径流中尚未退完的水量,在计算本次径流时,应把这部分水量从流量过程线中分割出去。此外,由于不同水源成分的水流运动规律是不相同的,需对流量过程线中的不同水源进行划分,以便进行汇流计算。(一)流量过程线的分割流域蓄水量的

8、消退过程线称为退水曲线,不同次降雨形成的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常采用退水曲线。取多次实测洪水过程的退水部分,绘在透明纸上,然后沿时间轴平移,使它们的尾部重合,形成一簇退水线,作光滑的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