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ID:12099537

大小:205.50 KB

页数:136页

时间:2018-07-15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_第1页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_第2页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_第3页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_第4页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1、相关定义1.1、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中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界定其相互关系,像体制、行政体制等以及行政体制改革与机构改革、行政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否则,既不易行文也不易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乡镇组织一直是我国行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此,要正确理解我国乡镇管理体制以及其改革的内涵,必须首先弄清楚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所谓体制,体者,即结构、系统;制者,规定、法度;体制即是以一定的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制度(在国家现象中,这一制度是以一定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和管理思想的原则为前提的

2、)所规定的组织形态及其关系模式。①何为行政?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泛指对生活进行的管理活动,它既包括对公司和工矿企业的管理,也包括公共行政机关的日常行政工作;狭义是指对国家事务的管理。目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多是指后者。由于通常指的行政体制,是相对立法体制、司法体制而言的,所以行政体制特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政府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等各种制度的总称。②据此,所谓行政体制改革可以定义为有意识地对相关行政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挑战,从而达到增强行政组织效能的活动。在我国,习惯上把行政管理体制称之为行政体制,二者指的是一回事。长时期以来,特

3、别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乡镇组织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把我国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称之为乡镇管理体制,有的甚至简称为乡镇体制。出于行文的需要,在相关地方出现了行政改革、机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改革等术语,它们与行政体制改革是什么关系呢?关于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改革。事实上,二者并没有多大区别,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改革是可以相①颜廷锐等编著:《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②黄达强刘怡昌:《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0页。4互替代的概念。只不过,行政改革是一个全球

4、化的术语,而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产生的,并与之相对应的一个”体制化”的概念;①关于行政体制改革与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是中国情景下经常使用的概念,指的是对包括行政机构在内的党政机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的改革活动。它只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通常所讲的机构改革只是狭义的行政体制改革;关于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学者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各种政治组织(政党、政治团体)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制度;二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或政体;三

5、是政府(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即行政体制。”②当政治体制改革在整体上难以推进的时候,行政体制改革便从政治体制改革中独立了出来;关于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相对与经济、社会改革而言,是一个涉及政治诸方面的改革,它包括上述各个方面,但突出的是整体性根本性的变革。1.2、核心概念释义本文的研究离不开这样一些核心概念,主要是”立法主体”、”立法主体缺陷”以及”立法体制”。为此,这里试结合一些相关文献的评述给出基本解释。首先,关于立法主体。在立法理论研究中,立法主体是核心的范畴之一,也是立法理论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可能研究立法的所有问题都

6、与主体问题相关,因此,梳理的难度甚大。在此,首先要厘清立法主体概念的内涵,即明确”立法主体是什么”和”立法主体是谁”这样的基础问题。国内立法理论专家周旺生指出:”立法主体,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是各种立法活动参与者的总称。在当代,它主要包括:(1)议会;(2)行使立法权或参与立法的政府;(3)解释法律、创制判例法、监督议会立法和其他主体立法的司法机关;(4)对立法起实际作用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政党及其他社会团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绪论4体;(5)作为主权享有者因而也享有立法权如复决权的整体意义上的人民或公民;(6)作为立法者的个人。其中最主要的,是作为立法

7、机关的议会。”1这个定义及其解释在国内影响十分广泛。该定义已经统合了各种关于立法主体在分类意义上的不同解释。2本文接受上述定义及其解释,但在使用中,更注重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实际运行和当下中国政治生活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因此,对立法主体在结构上的考虑更突出,例如,本文既重视法定立法主体,也注重立法活动的公民参与,所强调的重点已不局限于立法机关。关于”立法主体是谁”的问题也是理解立法主体概念内涵的重要因素。国内立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集中于如下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结构化立法主体追问,即不是一般的研究立法主体,而是将立法视为一种复杂的系统化的事物与过程,在这样的预

8、设前提下,分别具体研究”立法责任主体”、3“立法决策主体”、4以及”立法评估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