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红层地貌谈火焰山与火炎山(一)—吐鲁番火焰山

由红层地貌谈火焰山与火炎山(一)—吐鲁番火焰山

ID:1211742

大小:551.2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08

由红层地貌谈火焰山与火炎山(一)—吐鲁番火焰山_第1页
由红层地貌谈火焰山与火炎山(一)—吐鲁番火焰山_第2页
由红层地貌谈火焰山与火炎山(一)—吐鲁番火焰山_第3页
由红层地貌谈火焰山与火炎山(一)—吐鲁番火焰山_第4页
由红层地貌谈火焰山与火炎山(一)—吐鲁番火焰山_第5页
资源描述:

《由红层地貌谈火焰山与火炎山(一)—吐鲁番火焰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館訊第276期由紅層地貌談火焰山與火炎山(一)—吐魯番火焰山文․圖/莊文星摘要吐魯番位於新疆天山東部的山間盆地中,盆地地形令熱氣聚集,難以和外界空氣對流交換,所以氣溫異常炎熱,是中國最熱最低的地方。其湖面低於海平面155公尺,是僅次於約旦死海(-392公尺)的世界陸地上第二低海拔的窪地。由於常年乾旱少雨,夏季日照時間長,成了中國最熱的地方,極端高溫天氣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火洲」。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中部,維吾爾語稱「喀孜勒塔格」,意即「紅山」。由吐魯番往東到鄯善的路段中,蜿蜒起伏的紅色山峰,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約7到10公里,平均高度500公尺左右

2、,最高峰海拔851公尺。火焰山是天山山脈東部伯達格山坡前的褶皺帶,褶皺構造形成於兩千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期。山脈的組成物肇始於距今1.4億年前的陸相沉積環境,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屬紅層地貌。盛夏,在灼熱陽光照射下,紅色山炎炎熱浪滾滾,絳紅色煙雲蒸騰繚繞,熱氣不斷上升,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故名火焰山。參考比較武夷山紅層丹霞地貌與南疆喀什丹霞或雅丹地貌,推斷火焰山屬於以紅色砂岩為主的丹霞地貌,比較接近青海貴德丹霞層狀砂岩地貌。少數露頭亦因常年定向風沿著乾縮裂縫不斷吹蝕而擴大加深,形成與常年主要風向大致平行的壠脊和槽溝

3、的雅丹地貌特徵之奇異地景。火焰山先天條件上,雖與福建武夷山或廣東丹霞山,同屬紅層地貎。但由於後天條件處於極端惡劣的乾燥沙漠,經物理風化,熱脹冷縮崩解強盛,地形發育上,未如嶺南潮溼、多雨、炎熱的氣候條件,因此尚未達丹霞地貌之極致與完整,但亦有獨特表現。更由於西遊記的繪聲繪影而名聞遐邇。關鍵詞:火焰山、紅層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武夷山1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變動很輕微的厚層紅色砂岩、礫岩所構成。因岩層呈塊狀結構和富有易透水的垂直節理,經流水向下侵蝕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一般而言,丹霞地貌坡面可分為(1)頂平、身陡、麓緩;與(2)頂斜

4、、身陡、麓緩的丹霞地貌。頂平或頂斜是受岩層面控制;而身陡是受岩層節理崩塌後退控制;麓緩則是受崖麓崩積岩塊、岩屑內摩擦角控制。丹霞山地貎有明顯平直的天線,是一個抬升的準平原面所形成的古臺地面。不同時期所形成的準平面及垂直柱狀節理對丹霞地貎有著重要影響。紅岩系列的丹霞地貎實為一分割破碎之高原,岩石層厚、堅固、含石灰質,具垂直節理及一定的透水性,形成峭壁奇狀,有如仙境,成為壯觀之地貎且具額狀崖及洞穴。丹霞地貎是由地球之內營力與外營力共同作用於陸相紅層所形成的一種奇特地貌。內力在紅層盆地中產生了岩層傾斜、斷層、節理及陸殼的上升運動。有地殻的上升運動才能把形成丹霞

5、地貎的地層抬升至離當地侵蝕基準面(當地河水面)的一定高度,從而使流水、崩塌、風化、岩溶等外營力作用進行,又具有一定的高差位能條件才得以進行下切侵蝕、剝蝕、溶蝕、風化、崩塌等作用而形成獨特、多元的各式各樣丹霞奇觀。武夷山丹霞地貌全部由紅色砂礫岩組成,傾斜5至10度之間,或近乎水平排列,礫石直徑多在5厘米以下,屬地質史上的陸相盆地沉積。根據地質學家研究,這裡的岩層是距今6500萬至1億年以上,於白堊紀時形成的,地質年齡和岩相與廣東北部仁化的丹霞山相似。因為丹霞山的紅岩地形發育最為完善,所以國內外將這一地質時期至下第三紀紅色岩構成的地貌統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

6、,有的形成石牆、石柱、石窗、石橋……,以及軟硬岩層不同抗蝕力形成的凸額和岩洞等造型地貌。丹霞地貌是20世紀30年代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黃進,2004、2010)。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之一,所謂「紅層」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岩層叫礫岩層;細密均勻的叫砂岩層。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

7、、麓緩的方山、石墻、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福建武夷山就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福建武夷山紅層地貌是由武夷山紅色砂礫岩層組成,由於垂直之節理發育,經長期風化侵蝕作用形成武夷山的地標。代表的玉女岩、臺等陡峭直立的孤立岩塊,造就了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圖1)。而由紅色粗細相間層理所構成的岩層常形成鷹嘴岩、水簾洞以及一線天等陡峭的丹霞赤壁懸崖(圖2)。由於強硬、軟弱岩層相間,沿著軟岩層開鑿之洞穴亦是2丹霞地貌丹崖之一大特色,福建武夷山古崖居遺構與懸棺為建築於典型丹霞地貌(赤壁丹崖)的峭壁懸崖上(圖3)。圖1.

8、福建武夷山紅色砂礫岩,垂直節理發育,經長期風化侵蝕,形成孤立陡峭山峰、奇岩怪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