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板栗湾水库地质报告(初设)

洪江市板栗湾水库地质报告(初设)

ID:12175012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6

洪江市板栗湾水库地质报告(初设)_第1页
洪江市板栗湾水库地质报告(初设)_第2页
洪江市板栗湾水库地质报告(初设)_第3页
洪江市板栗湾水库地质报告(初设)_第4页
洪江市板栗湾水库地质报告(初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洪江市板栗湾水库地质报告(初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洪江市板栗湾水库除险加固初设地质勘察报告1概述板栗湾水库坝址位于湖南省洪江市江市镇板栗湾村,属渠水二级支流。该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灌溉工程。板栗湾水库控制集雨面积2.4km2,坝址以上干流长度4.0km,干流平均坡降20‰。水库正常蓄水位364.00m,正常库容12.0万m3,设计洪水位(P=5%)365.14m,校核洪水位(P=0.5%)365.60m,总库容16.1万m3。水库大坝始建于1959年10月,1960年12月完成,主坝坝高11.0m,副坝坝高4.2m。由于受当时施工条件限制,坝体填筑采用群劳力上马,填筑土料从附近山坡选用,人工挑运

2、上坝,分层用羊角碾碾压,坝体填筑质量无保证措施,致使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1)主坝坝体内、外坝坡上部较陡,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内坡无防浪岩块,浪蚀严重,外坡无排水设施,局部有散浸现象,下游无排水棱体,排水不畅;副坝坝体单薄,下游无排水棱体,坝身有渗漏。2)主坝、副坝坝基和两岸坡岩体透水率较大,存在浅层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问题;3)放水涵管因施工材料及施工质量原因渗漏较大;4)卧管因基础处理及施工质量较差,局部开裂渗漏;5)大坝坝体上无任何观测设施;6)溢洪道边墙、底板衬砌体风化破损严重;溢洪道下游无消能设施;7)防汛公路9洪江市板栗湾水库除险加固初设地质勘察报告为单行道,泥石路面,无

3、排水沟,路面坑洼,晴通雨阻;无防汛仓库,防汛抢险存在安全隐患。2011年2月~8月,受洪江市水利局委托,我院承担了板栗湾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和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地勘工作,采用现场踏勘、地质测绘,地质钻探、现场地质试验、调查访问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初步查明了工程区区域地质情况,确定了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查明了坝址坝基地层、构造情况及岩土体特性,坝基岩体风化带厚度及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坝基和坝肩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相对不透水层深度;提供了坝体渗透和抗剪力学参数指标;查明了坝体填筑情况及质量;对枢杻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了初步查勘。2011年3月,提出了《板栗湾水库

4、大坝安全评价报告》,洪江市水利局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查,出据了《板栗湾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鉴定该水库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坝。工程主要地勘工作量如表1:序号完成工作量单位数量备注1坝址地质平面图测绘1/500km20.022大坝地质横剖面1/500条13大坝地质纵剖面1/500条14大坝渗透剖面1/500条15拟建隧洞地质剖面1/500条16地质钻孔m/个63.6/37注水试验段48压水试验段59水位观测孔次310建材调查工日1.5表1主要地勘工作量表2工程区工程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9洪江市板栗湾水库除险加固初设地质勘察报告水库坝址及库区为丘岗驼丘沟谷地貌,一般标高200~500m,相对

5、切深50~200m,山顶浑圆,山坡平缓,坡角10°~30°,局部40°以上。山脊延伸不长,短而浑圆,此起彼伏,形成驼丘,山脊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相同。沟谷多为“U”型,坡降较平缓。2.2地层岩性库区和坝区出露的地层除第四系的河流冲积和残坡积堆积外,主要为元古界板溪群拉揽组第三段(Ptbn2L3)地层。根据沉积规律及岩石的工程地质特性,将出露的岩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板溪群拉揽组第三段(Ptbn2L3):岩性为浅灰绿—深灰绿色厚层条带状粉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绿泥石绢云母板岩,局部夹砂板岩、变余粉砂岩。分布于库区及坝址。第四系(Q):残坡积层(Q4edl):为黄色、黄褐色含砾石、碎石粘土,粘土

6、等,多堆积在两岸平缓山坡、山顶及坡脚,厚度0.5~1.5m不等。河流冲积层(Q4al):为灰色、灰绿色板岩、砂岩碎石块,砂砾少见,磨圆度及级配差。厚1.0~1.5m。2.3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区地处新华夏系武陵——雪峰山隆起带之南西段,竹林——容寨向斜北东段的南东翼,溪口压性断层从工程区南部通过,距工程区较远。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和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工程区地震活动微弱,按GB18306-2001抗震设计规范确定,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9洪江市板栗湾水库除险加固初设地质勘察报告周期为0.35s,相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相对稳定地块。2.

7、4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区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岩体风化,据勘探资料,强风化带下限埋深:左坝肩3.0~10.3m,右坝肩3.3~11.8m;弱风化带下限埋深:左坝肩11.9~18.7m,右坝肩13.4~19.8m,坝中22.4m。2.5水文地质工程区为区域浅变质岩系,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受降水补给,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下水为重碳酸钙钠水,对砼无侵蚀破坏作用。3枢纽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工程地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