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微课程研究综述宋丹丹

gj-微课程研究综述宋丹丹

ID:1223624

大小:1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8

gj-微课程研究综述宋丹丹_第1页
gj-微课程研究综述宋丹丹_第2页
gj-微课程研究综述宋丹丹_第3页
gj-微课程研究综述宋丹丹_第4页
gj-微课程研究综述宋丹丹_第5页
资源描述:

《gj-微课程研究综述宋丹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微课程研究综述微课程的应用部分没有涉及到****************************************************************姓名:宋丹丹学号:2012241679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二零一四年三月摘要文章初步梳理了微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微课程的概念;其次,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阐述各异。因此,按照微课程的不同类型对其设计与制作过程重

2、点进行了分类表述;最后,总结微课程的功能及意义。前言对于“微”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最初的“微小说”、“微视频”、“微电影”到后来的“微博”甚至现在流行的“微信”、“快闪”,这样一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早就被冠上了“微时代”的名称了。[1]其中“微”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必然不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而更代表了“微言大义”。“微时代下”的诸多微功能,不仅给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更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其中“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从2012年下半年

3、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一、微课程概念的界定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随着国内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程概念和实践迅速升温,众多教育技术学界的专家学者,教育企业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微课活动、官方文件对微课逐渐给出了各方定义。在国内,有些高校学

4、者、区域教育研究者近年也开始对微课程进行研究制作,对其概念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胡铁生[3]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出发,认为“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黎加厚[2]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

5、,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张静然[1]认为,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刘桂震[4]认为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一个或几个知识单位量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或相关的短小、精练的课程。”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微课程的主要概念:目标明确、以知识单位量为内容,时间在5-8分钟之内的一个完整的小型课程。一、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在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中,要对整节微课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5]首先,要有清晰的课程设计思路,精心选取课程内容,尽量使用短小精悍的例子和讲解内容,讲课线索清

6、晰,抓住主题。其次,要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微课的分类不同,其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也不尽相同。1、微课程的设计对于微课程的设计梁乐明[6]等人通过对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三类在线微课的三个维度:内容分析维度、社会维度、技术维度进行分析对比后,提出了微课程的设计模式(如图表1)。其中应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微课程应当扎根于现实课堂。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示、课后的练习等;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

7、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应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学支持服务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学习辅助工具、支架与路径、同步与异步讨论与协作、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馈及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学支持服务承担着线上辅导的职能,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架与学习路径,可避免学习内容过于零散造成学生迷失;同时,教学支持服务要增强师生之间的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的学习可以无处不在,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续。最后学习资源动态生成,师生相互建构学习内容,同时还需要评价与反馈,它们对微课程的前端分析与设计可以提供改进意见。教

8、学支持服务课程内容学习分析教师反思资源协作建构与再生学习辅助工具支架与路径同步异步的指导,讨论与协作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思相关学习资源解构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