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

ID:12290647

大小:17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6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_第1页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_第2页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_第3页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_第4页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学大纲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后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它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早三百年。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1762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1776~1787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后来,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

3、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1805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和记录。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是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的。1908年另一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

4、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后,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他

5、的《教育过程》这本著作。他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出版,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一、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史料的收集——对史料的鉴别——对史料进行分类。调查法(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观察,谈话、查阅资料、问卷。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

6、介系统。1、教育者:凡是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2、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的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三要素的地位及作用:教育者是主导性的,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造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

7、受教育者不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将只是教育者的独舞,不会有好的效果。三、教育的历史发展1、古代教育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②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名称―― 庠、 序、校等,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

8、礼、易、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