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

ID:1231708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_第1页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_第2页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_第3页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田土壤氮素淋失摘要:农田氮的流失,不仅造成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氮肥进人土壤后,其损失途径主要是氨挥发和反硝化。本文讨论了农田氮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农田氮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如何防止氮素淋失、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关键词:氮;淋失;富营养化;措施NitrogenleachingInfarmlandAbstract:Nitrogenleachinginfarmlandresultsinthelowavailabilityoffer

2、tilizerandthepollutionofwaterinvironment,eventuallycauseeutrophic.Afterapplyingnitrogenousfertilizer,itsmainlosswaysareammoniavolatilizationanddenitrification.Inthisarticle,wereportthecontributionofnitrogenleachingtotheeutrophicandleachingwaysanditsinf

3、luencefactors,andproposethemeasurestopreventnitrogenleachingandeutrophic.Keywords:nitrogen;leaching;eutrophic.;measures氮素是人类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动力。自六十年代“绿色革命”以来,大量的化肥进入农田,肥料提供了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保持作物高产稳产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施肥不当或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导致作物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加剧,

4、其中淋失作用被认为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且农田氮流失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目前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氮是构成生命的要素之一,但过量的吸收也会危及生命。四十年代就报道了饮水中的NO3-可以引起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俗称氰紫症[1],后来被证实是由NO2-氧化血红蛋白所致。因此,WHO规定饮水中的NO3-最大允许含量(按纯N计)为10㎎/㎏,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为20㎎/㎏[2]。化肥(尿素和硝铵)使用对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起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进人七十年代,一些农学家已建议限制化肥使用量,提高

5、氮肥利用率[3]。近二十年来,全球氮素淋失有增无减。如美国中北和东北部的“玉米带”以及西部和东南部的灌溉农业区[4]、英格兰中、东部石灰岩和砂岩地区[5]、我国北京郊县[6]和太湖流域[7]的研究都表明了化肥使用与浅层地下水浓度升高的明显相关性。当前我国面临着提高粮食产量和保护水、大气环境的双重挑战,迎接挑战的有效方法就是深入了解土壤氮素淋滤迁移的机理,以及气候、土壤和水肥管理措施对氮素淋失的影响。1农田氮素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是指,氮素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农业生态系统,再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转化

6、和移动过程后,又不同程度地离开这一系统,这一循环是开放性的,它与大气和水体等外界环境进行着复杂的交换[8]。1.1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输入1.1.1大气氮沉降大气氮沉降包括干湿沉降两种,干沉降主要以气态NO,N2O,NH3以及(NH4)2SO4粒子和吸附在其它粒子上的氮,其沉降速率取决于气象条件,其过程取决于风速、空气动力阻力和大气中气体与颗粒的化学、物理性质有关的表面性质等因素;湿沉降主要是NO3-和NH4+,以及少量的可溶性有机氮。氮沉降来源除大气中N2外,工农业生产活动,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石油

7、)燃烧所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起了巨大的作用。大气氮沉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效应。大量的氮沉降会增加NO3-和其它营养元素的淋失,会导致营养失衡、土壤酸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1.1.2化肥(包括粪肥)氮素输入通过施肥输入的氮素是农业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氮源,化肥中水溶性氮占很高的比例。作物主要吸收氨和硝态氮,施用氨态氮后,在土壤中很快成为NO3-。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增产的迫切需要,单位面积平均氮肥输入量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1998年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已超过N225kg/hm2;

8、而北欧等国家施用要相对低一些,挪威东南农田氮肥施用量为N110kg/hm2[9]。另外,施用粪肥也是农田氮素输入的重要途径。1.1.3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将氮气还原为氨)是农业生态系统另一个重要的氮源,也是地球化学中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以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为主,可占生物固氮量的1/2[10]。Galloway[11]等估计了全球陆地生态中的生物固氮量为N90~130Tg/a。1987年,我国生物固氮量达到N1.17Tg/a[12]。王毅勇[13]等通过模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