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中南大学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ID:12358695

大小:124.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6

中南大学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答案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北邮版现代交换原理课后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1.1为什么说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转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对连接到交换节点的传输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汇集、转接和分配,实现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信息转移交互。1.5如何理解ATM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1)采用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异步转移复用方式。2)ATM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3)在ATM网络内部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这些工作推到网络的边缘设备上进行。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1.7光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1)提高节点吞吐量。2)降低交换成本。3)透明性。第二章2.4电路交换机由哪些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并说明各模块作

2、用?由终端接口功能、连接功能信令功能和控制功能等模块组成,终端接口功能主要作用是适配外部线路传输信号的特性要求,将外部信号传送格式与适合交换机内部连接功能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相互转换,并协同信令功能模块收发信息。信令功能模块的作用是通过终端接口电路监视外部终端的工作状态和接收呼叫信令,并将接收的状态和信令消息转换成适合控制功能进行处理的消息格式。连接功能的作用是在控制功能模块的管理下,为连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终端提供可任选的相互连接通路。控制功能的作用是依照用户需求结合交换设备性能指标要求,快捷可靠的实施电路接续操作,并有效地管理交换设备正常运行。2.6简述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7项基本功

3、能。馈电B,保证通话时有馈电电流;过压保护O,为防止雷电等高压损坏交换机;振铃R,通知被叫用户有来话呼叫;监视S,监视用户线环路的通断状态,用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机挂机状态;编译码器C,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相互转换;混合电路H,完成二四线转换;测试T,检测故障。2.7数字中继接口电路完成哪些功能?简述在数字中继接口电路如何实施信令的插入和提取?答:码型转换;时钟提取;帧同步和复帧同步;帧定位;信令插入和提取;告警处理;插入和提取:书30页(6)信令提取和插入2.12解:存储序号=时隙号*链路数+链路号甲:5*64+1=321乙:20*64+15=12952.26解:因为一张时间表所能

4、调度的最大程序等于时间表的列数    所以该时间表的应有4列      因为中断周期应为各程序周期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该时间表的中断周期为10ms        因为时间表的行数应该等于表中所有程序处以时钟中断周期后的商的最小公倍数    程序对应商:1254所以行数应为20行    时间表如下:2.37已知N=60000次/小时,a=0.28t=0.85  由t=a+b*N  b=(t-a)/N2.38A1=3000/(3000+2)=99.93%A2=3000^2/(3000^2+2*2^2)=99.9999%第三章3.1简要说明信令的基本概念。答:所谓信令,就是指在通信

5、网上为完成某一项通信服务而建立一条信息传送通道,通信网中相关节点之间要相互交换和传送的控制信息。3.2信令分类方法有哪几种?答:书97-99页  3.1.2信令的分类3.3简要说明公共信道信令的概念。答:书98最后一段3.4与随路信令相比较,公共信令有哪些优点?答:书99页3.5简要说明信令的各令的传送方式。答:书100页3.6简要说明信令的控制方式1)非互控方式:发端连续向收端发送信令,不必等待接收端的证实信号。机制简单,速度快,适于误码率很低的数字信道。2)半互控方式:发端向接收端发送一个或一组信令后,须收到收端的证实信号后才能发送下一信号。3)全互控方式:发端连续发一个前向

6、信令,不能中断,直止收到后向证实后才停发前向信令;接收端发送证实信令也是连续发送,不能中断,收到发端停发前向后才停发证实。3.7什么是用户线信令,用户线信令由哪些信令类型组成?答:是指用户电话机和交换机之间交互使用状态的信令,由用户话机到交换机信令和交换机到话机信令两部分组成。其中模拟用户线信令包括终端向交换机发送的状态信令和地址信令,交换机向终端发送的通知信令,主要有铃流和信号音;数字用户信令主要有在N-ISDN中使用的DSS1信令和在B-ISDN中使用的DSS2信令。3.8中国No.1信令的线路有哪几种?各用于什么样的传输方式。答:书103页3.9记发器信令属于选择信令,在电

7、话自动交换系统中用来选择路由或用户。NO.1信令方式中,记发器信令采用多频互控(MFC)信号方式3.10简要说明No.7信令系统的特点。答:书107页    3.4.1No.7信令系统的特点3.11简要说明No.7信令网的工作方式和组织结构。答:书108页3.12简要说明我国3级信令网的双备份可靠性措施。答:暂无找到答案3.13简要说明我国信令区的划分和信令网的编码方案答:书110—111页3.14画出OSI模型对应的No.7信令的系统结构,简要说明各个部分的功能。答:书1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