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ID:12390015

大小:2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6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_第1页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_第2页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_第3页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_第4页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作者:李开兵 汪劭伟  发表时间:2014年11月)  论文关键词: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计划行为理论 行人交通 违规行为  论文摘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动因。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对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影响,构建了最佳行人违规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受访者认为违规行为是方便的、低危险的,40.2%的人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在主观规范上,大部分的受访者认识到违规行为是不应该的,但同时有5成的受访者表示实际有需要行使违规

2、交通行为,说明我国目前的行人交通设施存在着不完善与不合理的地方;在认知行为控制上,调查表明,虽然外界促使行人违规的诱惑较多,加强管理还是可以避免违规行为的。最后,提出了行人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即提高行人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常识,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管理,以及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完善行人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等。  0前言人、车、路、环境是构成道路交通的4大要素,人是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在人的因素中除机动车驾驶员外,还有行人、乘客、骑自行车者。目前国内相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文献,大部分焦点均着重于探讨驾驶人道路交通行为和交通事故现场的肇事原因分析,对于行人交

3、通行为的研究很少。由交通事故的分析可知,由于行人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很大。例如某市2005年共发生涉及到行人的重大交通事故有20起,因行人过错导致的交通事故有巧起。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研究的数据也表明国内80%的人员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本身违规争道造成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行人“挺而走险”、“奋不顾身”的呢?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思路,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来分析行人交通失范行为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为了解受访者对于行人违规行为的看法,本研究结合我国行人交通事故统计结果,利用计划

4、行为理论设计调查表,调查行人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与违规行为的情况。调查在几个生活小区随机进行,共调查人数100个,其中男性42人,女性58人,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61岁。问卷调查表采用7分制,以1分表示非常不可能,4分表示一般,7分表示非常可能。若受访者得分介于5一7之间,表示对于行人违规行为有较高的倾向;若得分为4,则为普通;若得分介于1一3之间,则表示对于行人违规行为有较低的倾向。  1.1态度  由结果信念b与结果评价。构成,即态度调查表见表1,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违规行为是方便的,其中间值的比例也有35.1%;而在安全

5、、舒服、好的感受方面,大部分持较负面的看法,平均值也在4以下,尤其有7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违规行为是不安全的。结果信念与结果评价见表2。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的情况依次是:比较方便(5.45)、节省时间(5.17)、会给别人留下坏印象(5.07),而对于会妨碍驾驶人、会制造交通问题、会对自身造成危险认识不足。受访者结果信念中“会遇到警察的”的分值为4.76,说明我国交通部门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力度,而结果评价中“会遇到警察的”分值为2.95,说明群众存在侥幸心理。  1.2主观规范由规范信念(nb)与顺从动机(mc)构成,即(作者:李开兵 

6、汪劭伟  发表时间:2014年11月)表3为主观规范调查表。结果显示,对受访者有重要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有65.0%不赞同受访者行使违规行为,而也有56.2%的受访者会顺从或是认同这些重要个人或团体的意见。两个问项平均值也在中间值4以下,也就代表了受访者认为在大部分的社会规范中,行使违规行为会被认为是不应该的。表4为规范信念与顺从动机指标统计表。从规范信念来看,除了朋友(同学)以外的重要个人或团体,皆不认同行人违规行为,其中交通罚责、警察、学校教育(老师)、父母最不能认同。从顺从动机来看,受访者愿意顺从警察与交通罚责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父母和男女朋友。

7、有趣的是,虽然朋友(同学)较不会约束违规行为的发生,但受访者对于是否要从事违规行为,还是会听从朋友的意见(4.56),其比例甚至高于学校教育(4.48)。  1.3认知行为控制由控制信念(cb)与知觉强度(PP)构成,即表5为认知行为控制调查表。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80.8%,67.2%的人认为自身很容易与很可能会从事违规行为,有45.0%认为促使其行使违规行为的因素很多,但是有56%的受访者表示控制自己不违规是不困难的,说明虽然外界促使行人违规的诱惑,加强管理还是可以避免的。表6为控制信念与知觉强度指标结果。由控制信念指标平均值来说,非常可能出现违

8、规行为的问项为:为了赶时间(5.89)、附近无来车(5.68)、停等红灯时间太长(5.39)、其他行人违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