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道德观点比较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道德观点比较

ID:12432274

大小:18.3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道德观点比较_第1页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道德观点比较_第2页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道德观点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道德观点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亚里士多德道德基本标准的内容仁,礼,智,信每件事物,每一个动物以及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德性。但是,人类的德性与其他事物的德性的差异只在于人的德性是道德意义上的德性,而且只有人类才能有这种德性。理性是德性的基础,中道是德性的精髓(相对的中道),幸福是德性生活的目的,友爱是德性生活的必要相同点/君子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负担他人的责任,那就帮助他人修养和实行德性而成为君子。真正的立法者不能限于自己的德性培养和完善,他还负担着重要的责任,那就是使他人成为具有德性的人或者好人。不同点/君子在孔子看来,人人

2、都具有天赋的能力来修养仁而成为君子;相反,亚里士多德排除了奴隶、女人、孩子们甚至一切体力工作人员。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财富在想变成君子的人的修养德性的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孔子看来,物质财富不会决定人们的德性修养,而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真正的君子。相同点/政治与道德德性是政治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政治的最后目标是把人们塑造为好人。相同点/社会社会是一种有机体结构,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作用和责任,而完成这个作用及负担自己的责任,不仅是个体修养德性而成为好人的必要条件,也是全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不同点第一,孔子认为道德是绝对的

3、政治基础;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由于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而不是天生的有德性者,政治先于道德。第二,孔子是从家论人的;而亚里士多德是从城邦论人的。第三,天道是孔子的道德与政治统一的最高境界,而完善的政体是亚里士多德的道德与政治统一的境界仁分为潜在状态和充分发挥的状态,后者是仁的真正表现。一个人面对自己而要求自己能真正成为一个人的自觉自反。真能自觉自反的人便会有真正的责任感,便会产生无限向上之心。在伦理范围内礼具有两个主要功能:修养道德精神与规范任何行为和行动。在孔子看来,除了圣贤人以外,普通老百姓能够成为道德风尚的人或者说

4、君子或者仁者都后天的成绩。人们通过不断训练和修养都可以成为仁者,而且能够不断训练与修养的力量、条件和因素是天赋的。这个天赋的力量、条件与因素就是仁。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仁作为力量、条件和因素是它在它的潜在的状态下的,而不是仁已经完成的、实现的状态。换句话说,如果某一人没有潜在的仁的话,也缺少了修养道德风尚的可能性。这种人也无法礼。因而,礼的道德修养的功能就是把心内在的仁外化和客观化。把人们的行为与行动规范化就是礼的第二个主要功能。正有知识的人也是智慧者。孔子相信博学多才是道德修养的唯一道路。能够成为一位有道德风尚

5、的人,首先要知道怎么修养道德,修养道德的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才能修养美德,按什么准则行为和行动才能判断是不是仁者。孔子强调通过学习而得到的知识。。……在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传统中,大致可分为三个体知层。第一层是对日常生活中人际相处之道德准则和规范的体知。第二个层面则是对关系家国天下命运利益的规范原则的体认,如‘天下为公’。第三层是对于宇宙生命,大化流行的感悟和体知。通过博学文可以认识天地万物,但是博学文的最高目的是能够约之以礼、培养人们的品无信的人不仅仅对自己无法培养任何美德与美行,而且对其他人也不能相处、合作和被信

6、任德。人与人之间信的必要性在领导人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更微妙。子日:“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德性所寻求的是人的善和人的幸福。人的善我们指的是灵魂的而不是身体的善。道德和政治的关系:孔子对道德与政治关系的看法可以从三点来分析和了解。第一,道德作为政治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政治作为道德的扩展;第三,政治的道德目的。在孔子心目中政治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段来满足统治者或者被统治者的人的物质需求,而是最合适的渠道来推动德性为了能够人人成为好人。这是由于,孔子相信德性本身包含着推动力加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毫无疑问,正的政者是最适当

7、在群众中推广德性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对德性培养的看法的一些关键点。第一点是,虽然培养德性的能力是天赋的,而德性是通过习惯成自然和教育才能形成的,但是,所谓习惯和教育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才会有效。第二点是,所谓法律不是一般的法律,而是立法者以自己完善的德性、具体情况的经验以及普遍的知识而建立的法律。由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追求的目的是善或者至善,而且德性的培养和实行是能够过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所以教育在他的整个伦理学与政治学占有关键的地位。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好的法律所决定的;好的法律来源于卓越的政体;卓越的政体只能

8、在好的政治制度下才能存在,而好的政治制度是立法者来建立的。按照这一逻辑我们要说,城邦人能不能过幸福的生活,掌握在立法者的手里。这是因为幸福的生活依赖于德性的培养和实行;而德性的培养必须要通过习惯与教育,它们是由法律来决定的;法律的好依赖于政体;政体的卓越依赖于政治制度的好坏,而后者是立法者的作品。。第一,由于亚里士多德认定,城邦是唯一个使人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