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牵引注意事项

腰椎牵引注意事项

ID:12496708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腰椎牵引注意事项_第1页
腰椎牵引注意事项_第2页
腰椎牵引注意事项_第3页
资源描述:

《腰椎牵引注意事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牵引禁忌:1,在神经根水肿阶段。(牵后水肿加重,症状加重)2,颈项周围软组织痉挛较重者(落枕等)3,严重骨质增生的(项韧带严重钙化,骨桥形成)4,骨关节紊乱较重者,5,交感神经和椎动脉受刺激较重者。6,骨肿瘤结核患者。7,椎管狭窄严重患者哪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合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但一定要选择好其适应症,因为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于牵引治疗的,只有下列情况才可牵引治疗:①初次发作并且病程较短的患者,一般病程不超过6个月。②病程虽长(超过6个月),但病状及体征较轻者。③由于其他疾病而不宜施行手术者。  哪些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不适合牵引治疗?  有下列情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不应进行牵引治疗的,以免发生意外:①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及鞍区麻木者。②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峡部不连或伴有滑脱者。③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全身明显衰弱的患者,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孕妇及妇女在月经期者。牵引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最常用的牵引不外乎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二者在治疗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牵引的原理与作用  颈椎病最常见的是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

3、。神经根型的表现主要是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这是由于增生的骨赘突入椎间孔,挤压神经根或骨赘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引起炎性改变,浸润神经根所引起;椎动脉型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这是由于椎体排列不整,序列欠佳,椎间孔不在一弧线上,椎动脉被扭曲或增生的骨赘占据椎间孔,压迫椎动脉,动脉管腔变小,血流不畅,颅脑灌注不足而引起。颈椎牵引可增大椎间隙,扩大变窄的椎间孔,使神经根和椎动脉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椎动脉免受挤压而保持畅通,改善供血;神经根免受压迫与推挤,由压迫粘连造成的炎症也会随之吸收,从而使得不论是压迫引起的麻木,还是粘连炎症引起的疼痛都逐渐得到缓解

4、。  腰椎牵引是沿脊柱轴向施一水平作用力,拉长腰椎,使椎间隙增宽,行隐窝变大。椎间隙的增宽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侧隐窝变大,神经通道变宽,使神经根避开突出物的挤压。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再配合手法复位及松解粘连,从而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一系列刺激性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沉困、酸胀等,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牵引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颈椎牵引的主要受力部位在颈项,颈椎是小肌肉群集的地方,周围韧带较薄弱,力量不当会造成新的损伤,一般以20公斤左右为宜。颈椎牵引时,还要注意角度,颈椎有一自然生理弯曲,力的方向要与脊柱有夹角,通常是45°~60°,若

5、垂直向上用力,各椎间隙受力不均等,弧顶处受力最大,患者难以接受。颈颌牵引带位置的摆放要避开颈动脉,否则,会引起晕厥。即使已注意到了这一点,但由于个体差异,生理结构特殊致椎动脉明显受压,或耐受性差,敏感度高,精神过于紧张,也会引起晕厥;患者体质太弱、低血糖或牵引前未进食等,牵引时可能出现虚脱;个别意外情况也可能是牵引带压迫颈动脉窦所致。显然,颈椎牵引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副作用也不可忽视。从解剖结构来说,脊柱的两侧是骶棘肌,棘突间有棘间韧带,纵贯棘突有棘上韧带。从作用原理来说,椎间隙在拉力的作用下明显

6、增宽,据报道椎间隙能拉开大约平均3cm,与此同时,韧带各肌肉也要拉长3cm左右,韧带长期受到牵引,必然造成松弛无力,使腰椎稳定性受到影响,病人有腰椎脱节感觉,不胜负重;肌肉受到牵拉时肌梭变长,可造成肌肉疲劳,病人有腰椎两侧酸困、隐痛、易疲劳等感觉,长时间不能消失;还有少数因牵引致腰椎滑脱的现象发生。  慎用颈腰椎牵引  如上所述,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然而,其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有些副作用的产生是无法预防的,因此,应用牵引时,要根据病情,选准适应症,不可滥用。牵引前,要充分询问病史,了解全面情况,尤其要问清有无高血压、低血糖

7、、心脑血管疾病、腰椎结核、肿瘤等;对初诊患者,使用的牵引力量要小,时间要短,待患者适应后,再调整力度与时间;牵引周期不要太长,以免损伤肌肉韧带;牵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避免发生意外。艾灸---十大消费需求群体1、亚健康状态、失眠、神经衰弱人群。现在都市人群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90%都市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艾灸是最好的调理手段之一;2、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人群;3、呼吸道系统疾病、咳嗽、气喘人群;4、免疫力低下、易疲劳、易上火、伤风感冒人群;5、痛经、妇科杂症、更年期综合症、性功能衰退人群;6、颈椎病、肩周炎、腰椎肩盘突出、腰肌劳损人群7

8、、手脚麻木、手脚冰冷、气血不通人群;8、痔疮、皮肤病人群;9、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有缓解效果;10、对美白、瘦身(减肥)、滋润(保湿)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