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

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

ID:12518423

大小:21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7

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_第1页
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_第2页
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_第3页
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_第4页
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干熄焦工程技术总结一、沙钢干熄焦工程沙钢干熄焦是由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为配套的1-4#焦炉而投资新建的,1-4#焦炉共匹配两套140t/h干熄焦。沙钢干熄焦由日本JSP公司进行基本设计,鞍山焦耐院进行工厂设计,其工艺与目前国内干熄焦大致相同,但JSP公司在沙钢干熄焦中也采取了一些新的设计。首先在主体钢结构上,沙钢干熄焦主框架采取了无缝钢管剪刀撑,接头形式为“十”字形,全高强螺栓连接,精度要求极高,增加了工厂制造难度;其次,沙钢干熄焦的供气装置和熄焦室不是直接安装在本体基础上,而是通过安装在本体基础上的一环行钢结构支撑承担了供气装置和熄焦室的全

2、部重量;在提升系统工艺上,沙钢干熄焦锅炉—熄焦室中心线平行于焦炉中心线,目前国内干熄焦在此内干熄焦布局上,焦炉过来的熄焦罐由一横移牵引装置将其拖入干熄焦提升塔下,再由提升机提升装焦,而沙钢干熄焦直接将本体钢结构采用悬挑结构伸到焦炉熄焦车轨道上方,提升机走行中心线垂直于焦炉熄焦车中心线,提升机直接在熄焦车轨道上将熄焦罐提起并装焦,从而减少了横移牵引这一中间环节,降低了工程投资,也简化了生产操作,但悬挑结构增加了安装难度。沙钢干熄焦提升机也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其提升卷扬系统设计安装在本体侧地面混凝土基础上,安装在主框架上方的提升机仅由一钢结构框架

3、和走行机构组成,提升吊具用钢丝绳通过主框架和提升机上的固定滑轮与地面卷扬系统连接,从而提升焦罐,这样大大减少了提升机高空安装工作量,其施工较为简单。沙钢干熄焦锅炉设计蒸发量91t/h,额定蒸汽压力12.8MPa,属高压锅炉,其管道材质较多,焊接质量要求高,焊接工艺复杂;省煤器、蒸发器、过热器设计复杂,其省煤器单重达101t,其他单重也在50t左右,管束密集,施工难度相当大。沙钢干熄焦工程在施工规划时我们就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考虑,两套干熄焦紧密地布置在一起,电气室、锅炉给水泵房、减温减压站、地面除尘系统平行于干熄焦本体,中间又布置了一条管廊

4、架进入各个装置,其施工场地相当狭小,业主又要求两套干熄焦同时投产。针对这些情况,首先在施工布局上根据各个分项目的施工周期,以本体为主线,其他各个配套分项目穿插施工,第一步进行干熄焦本体基础施工,本体基础施工完成后在安装开始的同时进行电气室土建施工,其他各个项目均不动土,这样基本满足了本体和电气室同时施工需用场地,在干熄焦本体达到筑炉施工条件时,电气室土建施工也基本结束,筑炉施工用场地我们规划放在减温减压站这一区域,减温减压站在干熄焦整个调试过程中没有影响,在干熄焦进入热态烘炉才参与到整个系统,故我们把他放到最后一步施工,筑炉场地规划好后,地面

5、除尘、锅炉给水泵房也可以同步进行施工。干熄焦区域的管廊是干熄焦本体连接各个装置的唯一路线,它如果拖期,干熄焦本体、地面除尘、锅炉给水泵房及外线的电缆无法进入电气室,外线能介管道无法进入干熄焦本体,但如果先施工,场地不允许,更关键的是后期进入干熄焦吊装的大型吊机根本无法拆杆退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首先在本体安装工程上加快进度,力保大型吊机提前退场,为后面的项目多留一点时间,同时区域管廊采取分段施工,为各个方面的施工均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工期上也减少了一定的压力。下面我就沙钢干熄焦较特殊的单项工程施工作一下介绍:1、供气装置及熄焦室下部支撑安装1.

6、1安装程序环形风管支架安装---环形风管安装---熄焦室下部环形支撑安装---供气装置下部锥斗---中央风道和风帽---上部锥斗---炉壳安装1.2主要施工方法沙钢干熄焦的供气装置与目前国内采用的有很大区别,它在供气装置锥斗外部采用了一环形风管,循环气体管道过来的惰性气体通过环形风管由中央风道和布置在风管上的四个进气管道均匀的向供气装置吹入惰性气体,从而达到均匀地熄冷熄焦室内的焦碳。另一点就是熄焦室和供气装置不是直接安装在本体基础上的,而是通过环形钢结构支撑承担了全部重量。故安装时,其安装顺序不同于以往的干熄焦,同时熄焦室下部支撑安装精度要求

7、相当高,特别是支撑上部的环形梁,它是炉壳、供气装置的安装面,也是炉内耐火砖砌筑的工作面,对该部分的中心定位、表面平整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在制作时,我们根据支撑的特殊结构形式在工厂时进行了整体组装,通过控制制作精度,确保了安装精度。2.主框架安装沙钢干熄焦主框架A、B列直接安装在本体基础上,B1及C列采用的是悬挑结构,见示意图,故它的安装与我们以往施工的干熄焦不同。首先在安装顺序上先进行A、B列第一、二、三段柱(到装入装置层)安装,同时形成稳定框架,再进行B1、C列框架的安装,注意的是A、B列不能直接安装到顶,这样将影响B1、C列安装时吊车转杆。

8、B1、C列框架第一段采用1、2线分两片组装成整体一次吊装就位,最后连接成整体形成稳定结构,其余上部结构的安装与常规结构安装相同。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在进行B1、C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