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

ID:12539322

大小:1.4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7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_第1页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_第2页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_第3页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_第4页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番茄晚疫病   1.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幼苗感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层。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

2、湿度大时生长白霉,迅速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浸染引起。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利于发生和流行。当叶片上有水滴存在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温度在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是否发病与流行,决定水滴或水膜的存在。偏施氮肥、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均易于该病发生。病菌经气流、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该病为多次重复浸染的流行性病害。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蔬4号、5号、强丰、佳粉、中杂4号等品种;与非茄科

3、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晴天浇水并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浇灌后适时通风,施足底肥,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中心病株。   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良好。①喷雾施药.可选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②粉尘施药。可选用5%霜脲锰锌粉尘剂每亩每1公斤、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于傍晚棚室封棚前施药,过夜即可。7~8天一次,连

4、续3~4次。③烟雾施药。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次,傍晚施药,封闭棚室。④灌根施药。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株灌药液300克左右即可番茄早疫病   1.症状   苗期生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病叶一般由植株下部向上发展,严重时中片脱落。茎部病斑多着生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有时龟裂,严重

5、时造成断枝。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链格孢菌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表皮直接侵入发病。病菌生长适温26~28℃,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发病流行速度快。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灌水追肥要及时。选择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   生态防治。调整好棚室内温湿度,特别是早春番茄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室内湿度

6、过大、温度过高。(北方大棚栽培)   药剂防治,可选用30%奥疫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新蓝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奥普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茄果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若病情严重,可用任何两种药剂混用,每隔5-7天喷药一次,连喷3-4次。 番茄灰霉病   1.症状   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

7、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半知菌亚门的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北方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

8、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