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辨伪的基本方法

古玉辨伪的基本方法

ID:1257765

大小:882.6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09

古玉辨伪的基本方法_第1页
古玉辨伪的基本方法_第2页
古玉辨伪的基本方法_第3页
古玉辨伪的基本方法_第4页
古玉辨伪的基本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玉辨伪的基本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玉辨伪基本方法                        作者  丁哲    近年来,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玉器市场需求空前高涨,导致大量伪古玉投入市场。这些伪古玉,尤其是高仿品,多系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制作,且不断革新技术,仿制水平很高,这迫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鉴别技巧。我在古玉器鉴定辨伪上有一些想法与体会,就教于方家。    一、制作工艺    以制作工艺为着眼点辨别真伪,要掌握历代古玉的主要制作痕迹,诸如砣痕、线切割痕、钻孔(钻和管钻)、抛光、打磨等特点。从玉器的线条、镂空处、轮廓边角、钻孔内壁以及器物的背面(沙面

2、)等部位进行观察对比,得以去伪存真。以砣痕为例,老砣工碾琢出的线条大多自然顺畅,呈两端尖浅、中间宽深状。阴刻线条边沿两侧没有崩碴,槽底呈现出磨砂状。而现代伪古玉的阴刻线边沿两侧往往出现均匀崩碴,槽地干涩且有毛道。    二、造型气韵    现代伪古玉的造型主要有三个来源:其一,依据真品,照章仿制。此时需要辨伪者对考古出土或馆藏的标准器熟稔于心,但凡遇到与标准器造型近乎完全相同者,都要认真考察。因为找到与一件造型复杂、纹饰丰富的玉器完全相同玉器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其很可能就是参考真品依式琢成的山寨品。在文物市场上常能见到伪造的“三星

3、塔拉玉龙”、“妇好墓玉跽坐人”、“陈国公主组玉佩”等家喻户晓的珍品。其二,为主观臆想伪造。这类仿品大多造型不伦不类、怪异奇特,纹饰堆砌混乱,丝毫不符合古人的审美观点。如市场上多见的所谓红山文化人兽合体玉器等皆为低劣的臆造品。这类仿品,有一定水平的辨伪者不难将之剔出。其三,是在照章仿制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在局部造型、纹饰上予以调整。这类仿品看似鉴别难度较大,实则不然。这些仿品制作时,大多是细心摹拟,比较拘谨且脱离古代玉器制作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作品造型呆滞,缺乏生气,难以捕捉到古玉固有的气韵和艺术风格,最多仅能达到形似而已。从造型

4、为主要着眼点鉴别真、伪古玉,要以科学考古发掘品和馆藏器物为标准器,分析造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从气韵、审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对作品的造型进行综合的考察和分析。     三、玉料质地    和田玉是历代玉器制作最广泛使用的玉石材料,其次还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水晶等。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出古玉在用料上有明显的差异性;玉料亦有老坑和新坑之分;新开采的玉料与古玉在质地上多有微妙的变化。所以玉料质地特征是鉴别的重要根据。    现代伪古玉制作多选用质量差、价格低的玉石杂色料或石性严重、有绺裂的次料。这些玉料多为和田糖玉、河摸玉

5、、东北黄玉等。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近三十年来才开始开采、使用的玉材,诸如昆仑玉、俄罗斯玉等。所以若是这几种玉质所琢制,多为伪古玉。    四、包浆    包浆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长期把玩和摩挲,灰尘、油脂等逐渐凝结于玉器表面的皮壳。二是土壤中可溶性矿物、腐烂杂物粘附于玉器表面形成的物质。三是玉的表面长期氧化而形成氧化膜。现代仿古玉伪作包浆亦有三种:一是以麸皮等特殊物质进行长期盘磨。二是人为强化腐蚀,造成器表形成极厚的氧化腐蚀皮层。三是采用喷砂及球磨振荡设备使玉表产生氧化质感效果。    古玉包浆柔和、自然,滑熟可鉴,幽光内敛。而伪

6、造包浆过于光亮、轻浮,油性过重;没有层次感;冗厚没有光泽,经过盘弄会脱落;分布过于均匀。    五、沁色    沁色,是指玉器埋于地下年久之后,受到侵蚀而发生的颜色和结构的变化。由于玉材不同,埋入土中的时间、地点以及受沁的深浅程度不同,古玉沁色也不同。    古玉的沁色多出现于玉质较粗糙或有绺裂的部位,且沁入肌理,过渡自然,有层次的变化。而现代伪古玉的沁色多系酸咬碱蚀、火烧油炸、烟熏染色等方法仿制,显得矫揉造作,不自然。    六、鉴定凡例    1.现代仿红山文化玉猪龙(图1)    制作工艺上:中部钻孔两面一致,无大小之别,内

7、部有现代工具留下的干磨痕迹。阴刻线条软滞,刀法生硬,与红山文化时期硬石研磨而为之的宽浅痕迹有极大差异。    造型上:面部结构,尤其是眼部及其周围过于凸兀。口部没有切开,与常见者不同。耳部颓软而无力且比例失调。神态拘谨、板滞,体态过于笨重。    沁色、包浆上:玉表斑驳脱落,灰暗枯涩,有极厚的氧化腐蚀皮层,与红山文化时期特征几无任何相符,人为之迹可察。图1  图2    参考真品,红山文化玉猪龙(图2)    辽宁省博物馆藏品。白色,质匀,通体打磨精细。受沁表面绺裂细张,润而有光。环体较厚,切口内未切断,内缘相连。大小孔都为两面钻

8、,大孔内可见明显中脊,小孔壁则显旋纹。以顺畅的阴刻线条表现目、口、齿以及皱褶,其间配以打洼而成的瓦沟纹。有短立耳,较为宽厚。整体造型十分规整。     2.现代仿西汉角形玉杯(图3)    沁色上:沁色浓艳,附于玉表且没有过渡,绺裂之处沁色愈深,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