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班固历史思想分析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思想分析

ID:1258440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09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思想分析_第1页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思想分析_第2页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思想分析_第3页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思想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思想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司马迁与班固历史思想分析历史文化学院10级历史师范(2)班勾倩22201031301116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郭沫若将司马迁与孔子相提并论,写下“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的诗句;1957年,司马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历史之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在司马迁身后的历代史学家无人与之比肩;其人格魅力的风采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史学史”一词的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由胡适、梁启超等人相继提出,中国传统学术的经、史、子、集四分法在晋魏时期已经成型,到《隋书·经籍志》史部已蔚为壮观,既有史

2、部,则史部的目录学自可视为一种史学史,虽然当时并无“史学史”这个名词。所谓史学史,即指史学发展的过程与对此过程的认识,它较简单的形式就是史籍史。《史记》的生命价值观源于《周易》。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大学者不对《周易》做研究。谁是重卦的作者,历史上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其中一种是司马迁经过考证提出来的。他认为:重卦的作者是文王;八卦的作者是伏羲。在研习《周易》的过程中,司马迁确定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周易》提出了效法天道、与天相同的刚健奋发的人生观。《乾文言》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作者主张通过不懈的努力,培养

3、一种忠信诚实、富于文采、文质彬彬的德行品质,再以此种品质推己及人,外化到事业之中。《坤文言》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致也。”从内在美到外在美,由道德而外化为事业,这是从伦理到事功的途径。《周易》强调效法天道。《乾》卦最集中地体现了刚健之德。乾又代表着天象,因而《乾》卦刚健之德也就是天德。上天处于永恒的运行之中,从日起月落到四时代序,没有片刻止息,这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展现。人们通过效法上天刚健笃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奋发向上,就会使人生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一刚健有为的思想对司马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司马迁人生观体现在对待生与死的态度上。汉初文人学士秉承春秋战国之风,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并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建构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展示自己以实现理想,司马迁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前,其人生理想同诸多文人一样,建功立业,扬名后世,这是一种时代特征的表现,也是一种积极入世的表现。在李陵之祸时,受到沉重打击,但由于《周易》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司马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更加坚定,成功应对了人生的劫难,用完成《史记》与皇权的迫害进行对抗。他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

5、际?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这种抱负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价值观。司马迁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人生观体现在《史记》中。  《史记》的七十列传是直接在司马迁功名人生观指导下完成的。战士的鏖战痛杀,英雄的勇冠三军,壮士的抉眼自屠出肠,女侠的呼天而死,思想家的追求真理,乃至商人趋时若猛隼……,这一切功名业绩无不可歌可颂。司马迁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不重视贵贱贫富等外在条件,而是视历史人物的内在价值及其实现程度,即看这个历史人物是否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自我价值。像项羽、吕后之入本纪,孔子、陈涉之入世家,滑稽、龟卜、货殖、刺客、医生、游侠之入列传,都是《史

6、记》中的不凡之处。只要人物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建功立业,司马迁就为他们立传。司马迁刻意强调人对悲剧命运的抗争,提倡在困境之中发愤而起,用立言、立德、立功洗涮耻辱,实现对人生苦难的补偿。《史记》的体例更反映出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首先,司马迁重视“人”的历史意义。他说“究天人之际”要探究天与人的关系,虽并未提天、人,但在他眼中始终是以“人”居要的,五种日历的设计已可以证明这点。五种体例中,有三种都是以记载任务为主的,即“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加起来是一百一十二篇,占了总篇数的百分之八十六。这透视出整部《史记》是“以人为本”的:“人

7、”活在历史当中,“人”亦不断创造、推动、继承历史。司马迁记载的人,来自各个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有所涵盖。其次,司马迁要“通古今之变”,尝试发掘出历史中的“通”或“变”。五种体例的设计不会局限于时代的更替、断限,可以跨时代应用,而创为“通史”。如:《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之所以把春秋的老子(前600-前470之后)和战国的韩非(前281-前233)合传,是要显示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法家实是发展自道家,此乃思想史上的“通”;《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之所以把战国的屈原(前343-前277)和西汉的贾谊(前200-前168)合传

8、,是因为由屈原到贾谊,代表了由“骚”到“赋”的文体演变,此乃文学史上的“变”。当然,以上所举的只是其中的一二例子,事实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