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愉悦 身心健康

走出愉悦 身心健康

ID:12651468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8

走出愉悦 身心健康_第1页
走出愉悦 身心健康_第2页
走出愉悦 身心健康_第3页
走出愉悦 身心健康_第4页
走出愉悦 身心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愉悦 身心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出愉悦身心健康   “走”是人类活动中最简单、最基础的运动,也是人类健康最有效、最时尚的运动。专家告诉我们,步行是目前有关研究证据最多的、最有益于健康的一种运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报告指出,如果能够坚持每天半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6000步,人的寿命可以延长3~5年。卫生部和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吃动平衡·2010)刚刚谢幕,但其每月11日为“步行日”的倡议却深入人心。作为该计划的健康知识宣传员,我对吃动平衡 “1+1”有些自己的理解。  “1+1=11”  每个月11号曾一度是国家出台GDP、CPI关键数字的

2、日子,那些数据证明着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是否健康。而自步行日的倡议提出以来,每个月增加了一个小小的开始,也许它的声音没有那么大,但是这个“11号”所蕴藏的对个人生命健康的这种追求将来要大于GDP。这“1+1”本身指的是:一、“管住嘴”。二、“迈开腿”。这两个看似具体的行为,但是加在一起意味着对生命的支持和激励就要达到11。“1+1”去掉任何一个的效果都会减10分。“11”像人的两条腿,也像一双筷子,加在一起也正好是管住嘴、迈开腿的意思。  “1+1”就是“饿加汗”  保持健康需要鼓励人们保持必要的饥饿感,同时每周还要出几次汗。通过“饿加汗

3、”发出更健康的信号,铸造健康的生活。“我们要活出健康”,首先要“活”,要让生活有滋有味,让人乐于进行并且心情愉悦。所以平常的步行如果调动这一点,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而在步行里面添加很多生活的乐趣,步行才可以成为一生坚持的习惯。  “1+1”就是“身健康”+“心健康”  我们应从年轻的时候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要跟自己对话。它会保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我们说散步保持“身健康”,而经常跟自己对话,能保持“心健康”。散步、走路就是很好的给自己对话的时间。找各种机会步行,自己跟自己对话,就会感觉到愉悦的心情。这种散步,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应该成为这个

4、时代的时尚。(李爱军整理)骑自行车自由时尚发布日期:2011-04-28 来源:健康报    中国科学院教授 高 峰  汽车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用不了多久,一个又一个大都市就会沦为拥堵的停车场,这已不是什么耸人听闻之谈。  受消费主义大潮的影响,骑车被视为“穷人”的象征,而拥有私家车则被看做成功的标志。殊不知,这却是一种代价沉重的时髦。想一想它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对心理造成的压力,对身体潜在的危害,就会清楚地看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时髦。而骑车则代表一种品位,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后现代的生活态度。 

5、 骑车不仅降低交通成本,解除挤车的烦恼、堵车的焦急,而且能够锻炼身体,达到健身的目的。科学研究表明,自行车是预防心脏功能疾病最佳的工具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的工作中最长寿的就是邮递员。  其实,中国的一些有远见有智慧的富人早已悄悄地踏上了这条后现代的绿色之路。地产大亨潘石屹一直以来上下班都是能骑车就不坐车。他的看法是,骑自行车不仅对环境有益,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从自己做起,为环境建设出力。  著名主持人倪萍有本书叫《自行车的日子》,里面有句话可以作为自行车生活的总结:当你置身其中,会感到这像是血脉在运行,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蕴藏

6、着不尽的潜能,仿佛自行车也有灵魂、有脉搏、有呼吸一样。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就以自行车便利而著称。荷兰只有1500万人口,但是自行车保有量却有1600万辆。在那里,从部长、市长到市民都是自行车族,骑车既便利也是一种时尚,一种后现代的时尚。  选择了骑车就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骑车就是选择了浪漫,选择了骑车就是选择了品位。让我们都来做一个有品位的骑行者吧!动感资讯适量运动可防癌  适量运动可以降低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运动促进健康建议》说,年满18岁以上的人,如果能每星期坚持两个半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其患癌症

7、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将显著降低。5~17岁年龄段的人,如果每星期坚持1个小时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可以减少日后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世卫组织指出,不运动或运动不足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估计全世界每年有约320万人死于不运动或运动不足引起的各类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中低收入国家每年就有260万人因此死亡。(辛  桦)  过度锻炼会变傻  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言,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了。  最近,美国神经科学家贾斯廷·罗

8、德在研究中发现,那些运动成瘾的老鼠大脑反应比运动量正常的老鼠迟钝。该报告发表在《神经科学》和《行为神经科学》杂志上。罗德指出,“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可而止。”  大强度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