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ID:12727900

大小:3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8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_第1页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_第2页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_第3页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_第4页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选址紧连忠王府,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一墙之隔,在这个如此微妙、敏感而复杂的历史街区中,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本文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粗浅地分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现代主义;设计。1目录摘要1目录2一、引言3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概述3三、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思想3(一)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2、3(二)古典园林式建筑艺术的探索4(三)用现代建筑方式演绎传统建筑元素4(四)让光线来做设计5(五)布灯设计的技巧5(六)对参观者的尊重6四、结语6参考文献81一、引言当今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再是对历史陈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它的设计师由聿铭先生用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历时五年,完成了他的圆梦之旅:“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确,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同时这

3、一崭新的建筑也与为之度身定做的陈列设计融为一体。曾有著名评论家称“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概述创建于1960年,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是著名的国内地方综合性博物馆。2003年11月由国际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新馆奠基开工,历时三年,2006年10月6日中秋节落成开放。新馆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投资3.39亿。其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四个系列的常设展览,以苏州地区的出土文物、明清书

4、画和古代工艺品为馆藏特色。新馆建筑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园;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用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型难题。三、苏州博物

5、馆新馆的设计思想(一)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8粉墙黛瓦是极具苏州建筑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新馆的色调正是采用这种传统的建筑元素。三角形的运用,馆屋顶部分的三角形取自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是1,横边是2,这是江南水乡瓦顶木屋架的模数。入口的中式大门框,主轴线的左右长廊,大厅顶上的亮窗,庭院里的亭子都是1:2的三角形体。提取了传统的比例和尺度,将几何图形与空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建筑景观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是苏州古城的一大特点,而新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建筑风格,恰到好处地适应了苏州城的整体风貌,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相融合。 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

6、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及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这使得人们首先从图形构成的认同达到对待传统文化的认同。(二)古典园林式建筑艺术的探索新馆建筑由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内庭院组成,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完美地借鉴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它的北面与拙政园之补园一墙之隔,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主庭院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窗是苏州园林中的“眼”,苏州园林的窗有多重功能。采光只是一个方面,其实他

7、还是借景时裁剪风景的取景框。新馆中菱形,海棠形,六边形漏窗,如同反复出现的旋律,参观都产生远景如画的错觉,体现“尺幅窗,无心画”的意境,是框境。另外几个小内庭院也很别致,如茶室内侧的紫藤园,其中一棵紫藤嫁接着从文徵明400年前手植老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如今已是虬龙盘旋,枝蔓缠绕,延绵着苏州文化的古老血脉。(三)用现代建筑方式演绎传统建筑元素精神在传承,表达方式却是全新的。为了更好地演绎出粉墙黛瓦的苏州建筑符号,屋面以及其下墙体边饰,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中国黑”8的花岗岩石材,产自山西至内蒙古一带。它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晒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被加工成菱

8、形后,依次平整地铺设与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