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

ID:12728181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8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_第1页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_第2页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_第3页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_第4页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l6?光明中医2007年4月第22卷第4期CJGMTCMAp?ril2007.Vol22.45年.2诊断依据主要依据其症状及其所发生与消退的时间及情况,其特点为经前(黄体期)或经期出现,经后即消失或骤减.其次详询病史,仔细查体包括周身及妇科检查,有关的化验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精神,神经,内分泌以及乳房与盆腔等其他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3辨证治疗3.1肝郁气滞型80例(其中挟瘀者6例):症见经前或经期乳房,乳头胀痛,

2、甚至连及两胁少腹或不能触衣,或精神抑郁,善叹息伴经行量少而不畅,经色偏黯或有小血块,脉弦,舌苔薄白.治宜疏肝理气调冲,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挟瘀者加用川牛膝,坤草,失笑散.3.2肝脾不调型48例(其中肝胃不和者2例):症见行经前后或经期乳房胸胁或胃脘胀痛,或情志抑郁,或泄泻,或头面四肢浮肿,伴纳差,食后脘胀,面色少华,脉弦,舌淡或舌质偏黯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治宜疏肝健脾而调冲任,方用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肝胃不和者逍遥散去甘草,大枣,加竹茹,姜半夏,苏梗等.3.3肾虚肝郁型70例(其中挟瘀6例,挟痰4例):症见经前或经行乳胀,腰膝酸软,或经行头晕

3、,耳鸣,伴经行少腹胀痛,经色淡黯,初潮较迟,面色灰滞或目眶黑晕,脉沉弦或细弦,舌质淡或偏黯而苔薄.治宜益肾解郁,调理冲任,方用左归饮合逍遥散加减.挟瘀加丹参,鸡血藤,挟痰加海藻,昆布.3.4肝郁化热型30例:症见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或头痛失眠,或身热面赤,VI苦咽干,或VI舌糜烂,或皮肤起红疹瘙痒,伴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红,脉弦数,舌质偏红,苔薄黄.治宜疏肝清热调冲.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发热加青蒿;皮疹瘙痒加荆芥,防风,紫草(后下),浮萍.3.5脾肾阳虚型(12例):症见每值经前或经期面肢浮肿或便溏泄泻,甚或清稀如水,纳少,伴经血色淡,质清稀,

4、头晕肢倦,脘腹胀满,或腰腿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弱.治宜温补脾肾调冲.方用四神丸合健固汤加减.浮肿加泽泻,车前子.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痊愈:治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者194例,占80.8%.显效:月经周期连续3个月正常,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但未达到治愈标准者30例,占12.5%.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在一个周期以上者36例,占6.7%.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者0例.各型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无明显差异.S体会月经前后诸症的发生与某种致病诱因造成经前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经前或经期阴血下注冲任,血海充盈,而全身阴血相对

5、不足,脏腑功能易出现不平衡状态.治疗上宜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循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针对其病理变化而用分期立法用药的”中医周期疗法”,即经后期(卵泡期)以滋肾补血益冲为主,兼固肾气,排卵前期在滋养精血的基础上兼酌助阳理气活血之品;排卵后期(黄体期)以助肾阳为主,经前期(黄体退化期)及月经期因势利导而活血调经.治疗关键是紧紧抓住排卵后期(黄体期),经前期(黄体退化期),调整脏腑与冲任的关系,使其恢复相对协调与平衡的功能状态.笔者认为,月经前后诸症的发生与肝的关系甚为密切,因肝主疏泄又主藏血,妇女以血为用,所以当肝的疏泄功能异常时常易发生此类病变,

6、临证治疗时采用周期疗法,有益于使肝气条达理疏气机,从而使肝的功能恢复正常,而达到治疗目的,此外,治疗此类病症时适时配合心理治疗,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收稿日期:2006—12—22)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王树凡河南郑州市中医院(450007)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法,冬病夏治法冬病夏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人体的阴阳是矛盾的统一体,阴阳失衡,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

7、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由于夏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天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天上阳气与光明中医2007年4月第22卷第4期CJGMTCMApril2007.Vol22.4.17’地下火邪相互交济,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生发,气血循环旺盛,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为药物吸收,恢复人体阳气之最佳时机,如果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穴位贴敷,并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升发之势,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一方面,通过皮肤吸收

8、,经穴位随经脉的循行,导入脏腑,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另一方面,输布于全身,激发周身之经气,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达到疏通表里,沟通经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